关闭
用户名:
密码:

回族弹腿

作者:韦晓康
浏览量:

  “弹腿”,也叫“十路弹腿”,是由回族原始武术演化而来的一种体育活动,武术界一般将其归入武林中的昆仑派。关于弹腿的出现,有这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来自西域的昆仑。昆仑位于西域,西域以往属于回回聚居地。相传弹腿这一活动是在唐朝中期,由从西亚迁徙过来的穆斯林传教士带入中原的。最初仅限于穆斯林拜师学艺,概不外传,如拳谱中就这样记载:“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教门即指清真教门)。”

  另一说弹腿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部下查尚义所创。查尚义,原名查密尔,原是新疆伊斯兰教徒,后投戚家军负责操练士兵抗倭。据说他在战斗中曾“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查尚义在操练士兵的过程中,融汇军伍中各派拳技精华创编了弹腿与查拳。为此,民间有这样一首拳谚说道:“学好十路查,须从弹腿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弹腿始创于山东龙潭寺或河南潭家沟,故又称为“潭腿”。

  上述弹腿的渊源虽然众说不一,但其套路一直在回教徒中流传着。清代同治年间,陕西的西安、渭南、通州等地就有众多的穆斯林习练这一技艺。在当时陕西回族农民起义军中,弹腿也是士兵必练的架子功,还曾在与清军的刀战中大显身手。起义失败后,一部分回民被迫迁徙化平县(今宁夏泾源县)。从此,弹腿出现在宁夏境内,改称“踏脚”,祖辈相传至今。

  清末民初年间,教门弹腿开始流传于上海。当时,由于战争连年,一些精于弹腿的伊斯兰教武术高手陆续赴沪授拳谋生,并在闸北、虹口、南市等地传习。1919 年,武术家吴志清创办的中华武术会,为教门弹腿的衍续和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中华武术会的创办,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并亲笔题写了“尚武楼”三字。当时,吴志清还邀请了武术家杨奉真、于振声为教练,后来还聘请了王子平、王占坤、马金标、王凤章、何福生等,这些都是伊斯兰教徒正宗的教门弹腿和查拳高手。据说当年王子平就是运用弹腿的冲扫蹬踢和盖捶披打的招术,与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比武获胜的。这些武术家在传授武艺中,均以教门弹腿为拳术入门的基础套路,几十年来传授不息。吴志清还著有《教门弹腿图说》一书,并流传后世。

  流行在回族民间的弹腿,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发力迅速,有如弹丸射出,而这也正是其名为弹腿的原因。民间的弹腿套路结构严谨,功架势式骨力筋道。静则端正舒展,动则出手迅速,发力干脆,刚健有力。其手型步型和手法步法,均左右兼顾,完整协调。进攻时,以脚为拳,踢、踹、撑、绊具用。双手用于防守时,冲、搂、推、架、盘、肘、抡、劈,功架势正招圆。习练弹腿时,强调的是内练精神、气息、劲力和功夫,外练手、眼、步法和身法。

  在技术上突出以腿为先,以步带腿,步步有腿。这样一来,在换步起腿之间,就能充分运用蹬、弹、蹦、踢、撑、磨、拔、盘、勾、挑的技法,做到“手似两扇门,全靠腿打人”。弹腿练功有三个要点。一是“靠腿”,即踢出之腿要绷平站稳;二是“站桩”,包括马步桩、虚步桩等,以静力练习增强腿部力量;三是“爆发力”,即以“拳自腰发”,“力达于‘稍’”。弹腿可以单练,也有攻防结合的对练套路。单练套路共有十路。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