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押加在藏族聚居地区广为流行,也叫做“藏式拔河”。比赛时两名比赛者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长绸布,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过指定区域者即为胜出。藏族人民将大象视为吉祥之物,崇拜大象的力量,因此这项特殊的拔河运动也叫做“大象拔河”。
押加在藏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藏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押加比赛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现在押加比赛的开展仍然很普遍,节假日时各地都会进行押加比赛。农闲时,在牧场或田间,人们把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或进行比赛。押加比赛的规则、设备较为简单,加之又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使得这项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
北方民族雪地上的押加比赛(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人押加。(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押加列为表演项目,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押加被正式定为竞赛项目。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为表演项目的押加
裁判员要紧紧盯着左右移动的坠条。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押加比赛
押加比赛需要选手有瞬间的爆发力,也需要有耐力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比赛
押加比赛场地、运动员及裁判员
场地
押加比赛场长9米,宽2米。场地的丈量从界限的内沿量起。场地分为界线、中线、决胜线。
器材
长6.5米,用红色绸缎(幅宽1.2~1.6米)制成。带子两端呈圆环形,圆环周长为1.0~1.10米。带子中间系一条可移动的、并有适当重量的坠条,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
来源:民族画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