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šahnamä—rustäm palwan)是从伊朗史诗《列王纪》中选取的有关勇士鲁斯塔姆的章节,主要叙述伊朗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鲁斯塔姆从出生、参战到死亡等一生的光辉业绩。
《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此书名并非出自菲尔多西本人,而是《列王纪》爱好者后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抄写《列王纪》有关勇士鲁斯塔姆的故事部分而命名的。这一作品同样与《列王纪》一起在西亚、南亚、中亚和新疆广泛流传。
老维吾尔文《列王记-勇士鲁斯塔姆》一页,19世纪抄本,现存于中国民族图书馆
《列王纪》,又称《列王传》、《列王书》、《王书》、《帝王书》等,是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年)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651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按书中内容推算,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分三大部分:神话故事部分,勇士故事部分和历史故事部分。勇士故事部分是史诗的核心,而勇士部分的核心又是以歌颂鲁斯塔姆一生出生入死的光辉业绩为主。
鲁斯塔姆原先是波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通过菲尔多西的精心创作和加工润色成为具有强烈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的传奇式英雄。
《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中鲁斯塔姆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勇敢。
鲁斯塔姆生于波斯皇族的一个勇士世家。其祖父萨姆、父亲扎里都是闻名于世的勇士。鲁斯塔姆自幼就勇猛非凡,未成年就杀死常人难以制服的妖怪——白象。长大后,在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勋,成为波斯当之无愧的第一勇士。即使在年老力衰时,为了保卫祖国,以致误杀了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儿子苏赫拉布。他置身于错综复杂的内部斗争中,始终对国王忠心耿耿,面对统治者的专横妄为,他也敢于仗义执言。鲁斯塔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诗人菲尔多西对鲁斯塔姆几乎使用了一切赞美之词。
波斯文《列王记》里鲁斯塔姆在战争中的画面
10世纪伊朗著名诗人菲尔多西,原名艾布卡西姆•曼苏尔,波斯文全称为Hakīm Abu'l-Qāsim Firdowsī Tūsī。菲尔多西是在伊朗广受尊重的诗人,与萨迪、哈菲兹和莫拉维一起,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民族史诗《列王纪》。 菲尔多西940年生于霍拉桑地区图斯古城郊巴惹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波斯语,通晓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早年研读过诸多波斯古籍 ,熟知民间的历史传说故事 。他对神学和哲学有一定的造诣,并有很高的波斯语修养和广博的知识。菲尔多西约于 980 年(也有说977年)左右开始创作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1009年完成第一稿,临终前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历时40年。菲尔多西完成巨著《列王纪》后把诗稿呈献给伽色尼王朝(962-1186)苏丹马哈茂德(997-1030在位),因《列王纪》评击暴君苛政,未被赏识,反而遭到迫害。菲尔多西被迫流浪到赫拉特和巴格达等地。在此期间,他选取《古兰经》中的故事为题材,写成长诗《优素福与朱莉卡》。菲尔多西最后回到故乡生活并于1020年去世。
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在波斯及伊斯兰世界影响巨大。《列王纪》问世以来在西亚、中亚和新疆以《列王纪》、《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苏赫拉布与鲁斯塔姆》等名称广泛流传。它为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波斯11-13世纪的诗歌作品几乎都以《列王纪》为范本,或者采用其题材进行创作。此外,它还对维吾尔文学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波斯与维吾尔族是两个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毗邻民族。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千多年前就把维吾尔文化和波斯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回鹘人西迁之前,塔里木盆地的原居民中有不少操东伊朗语的塞人、吐火罗人、粟特人与回鹘等突厥语民族广泛接触,并交流融合。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西迁定居西域之后,许多操东伊朗语的原居民及波斯人的文化,特别是语言、艺术、医学、文学、建筑、饮食等自然融合到维吾尔民族的文化之中。维吾尔族在10世纪不仅通过波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文学领域广泛的接触和引进了优秀的波斯文学载体如传记文学、格则里诗体、柔巴依诗体以及东方穆斯林文学特有的大型诗体作品五卷长诗(Hamsa)等。长久以来,维吾尔族在保持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东西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不断吸收波斯优秀的文化艺术,从而使维吾尔文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和提高。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等突厥语民族的英雄人物雄阿甫拉西亚布 (AFrasiyap)就给波斯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在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中就充分体现出来。同样,《列王纪》里的英雄人物鲁斯塔姆、苏赫拉布、拜合拉木郭尔等深刻影响维吾尔族。马赫穆德 .喀什噶里、鲁提菲、纳瓦依等维吾尔族语言和文学大师对波斯诗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贾米等波斯文学大师对维吾尔文学产生较
波斯文《列王书》的图片
据文献记载,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先后几次翻译为维吾尔文。1678年,维吾尔文学家毛拉阿洪•沙赫•依吉然曾用史诗文体将《列王纪》译成维吾尔文,但未流传下来。
1682年,毛拉哈姆希•叶尔坎地把《列王纪》以散文体形式从波斯文翻译成维吾尔文,并取名《王书的突厥语译文》。
生活于18世纪的维吾尔族翻译家沙赫•依吉然根据叶尔羌执政官、和卓首领和卓加罕的倡议于1751-1752年开始翻译《列王纪》,并命名《突厥语帝王书》(šahnamäi türki)。
生活于18世纪的莎车翻译家哈木西阿洪•叶尔坎地1780年整理沙赫•依吉然翻译的《列王纪》译稿,编集成第一本;随即开始翻译《列王纪》的未翻译部分。1796-1797年完成翻译工作,编成第二本,并取名《突厥语帝王书》。该译本现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此《突厥语帝王书》的一个抄本1908年在塔什干以石印本形式印刷发行。
18世纪,沙赫•穆合买提•霍加尼扎木丁•喀拉喀西又把《列王纪》译为维吾尔文。
从此,《列王纪》中的故事片断和英雄人物在维吾尔民间广泛传播,家喻户晓。菲尔多西本人的名字和《列王纪》中英雄人物鲁斯塔姆的名字至今被用作维吾尔族男子名。
中国民族图书馆收藏的察合台维吾尔文(亦称老维吾尔文)抄本文献《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šahnamä—rustäm palwan)是波斯著名作家菲尔多西的著作,19世纪由毛拉法穆斯以塔里克书法体抄写。此抄本编号005号,现存400页,每页写有19-26行文字不等,正文用木质粗笔书写,文字基本用黑色墨水,无板框,宽24厘米,长37厘米,维吾尔式线装,纸张为桑皮纸,纸质较厚。此抄本前后及中间缺几页,基本保存完好,后人用硬纸板作简易封面,此文献从新疆民间征集而来。
菲尔多西的《列王纪》及鲁斯塔姆的故事,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是伊朗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在艺术创造上也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中也属于第一流的巨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64年2月出版由潘庆舲翻译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一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1年6月出版了由张鸿年翻译的《列王纪选》一书,1994年11月再版。
译林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了由张鸿年、宋丕方翻译的《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一书。
1998年11月,阿布都许库尔•穆罕穆德伊明,阿布都瓦力•哈力帕提翻译的《列王纪》现代维吾尔文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总之,《列王纪》及《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等诸多波斯名著被维吾尔族文人翻译,抄写并在维吾尔民间保存至今本身就是维吾尔人民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的重要贡献。菲尔多西的作品对维吾尔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研究中世纪波斯文学以及17-19世纪维吾尔族语言研究和翻译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维吾尔文化与波斯文化交流的物证。《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具有重要的版本和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
1.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维吾尔文学翻译及其发展兴起探微》,《民族翻译》2016年第1期。
2.海热提江•乌斯曼等编《维吾尔古典文学史》(维吾尔文),2002年8月版,新疆教育出版社。
3.张鸿年《波斯文学史》,2003年9月版,昆仑出版社。
4.艾赛提•苏来曼《波斯文学与维吾尔文学交流史断想》,《民族文学研究》2001.3
5.中国民族图书馆藏《列王纪-勇士鲁斯塔姆》19世纪抄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