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用户名: |
密码: |
神垕(hòu)镇,隶属河南省禹州市,这个坐落于大山深处神秘而古朴的小镇,是中国钧瓷文化的发祥地。那一窑火,已烧了数千年。那一座镇,照亮了半边天。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著千年钧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神垕古镇
垕,寓意“皇天后土”。神垕古镇虽然没有广袤的耕地与便利的水利,但神垕人却将双手扎进深山与厚土。孔雀岩、豆腐石、玛瑙石等各种矿石与浸满了四季变化的五色瓷土,经过神垕人团团揉捏、细致制模、耐心打磨,变成一件件蕴涵天地变化的精美瓷器。在神垕镇,无处不钧瓷。老墙里的砖、小院的花池、院墙上的花盆、屋檐下的鱼缸……就连家家户户用的餐具、面盆、笔洗都是钧瓷制品。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这是明清时期,民间对于盛产陶瓷的神垕古镇的形象描述。如今,走进神垕,一眼望去,有数不清的烟囱直插云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烟囱早已闲置,但它们却成为这个被称为“钧瓷之都”小镇的标志符号。
伯灵仙翁庙
伯灵仙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宋代,据现存碑文记载,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
庙门外设计的一个抱庭,石狮、石柱、石雕古朴、庄重,引人入胜,这在省内众多古建筑中是少见的。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主体两用建筑(即山门和戏楼合用),兼出、入、演戏为一体,设计精巧,雕工细致,古朴、庄重、美观、大方,整个戏楼采用木结构为主的歇山,九脊飞檐,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层层叠装,阴阳浮雕,盘龙翔凤,狮象竞争,玲珑透剔,古朴端庄,精致文雅,构成线条明朗,棱角优美,五彩缤纷的精美图案,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以盘龙透雕为中心的井图案,其造型设计,线条构描,别具风格,极尽精工,全楼都是彩釉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金光闪耀。
神垕老街
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两岸的五个古老村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五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老街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构成,从东到西有东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红石桥街、关爷庙街等街道,全长3。5公里,状如一只巨大的蝎子。
老街是随着神垕瓷业的发展形成的,特点是狭窄,街面店铺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铺就,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地势而建,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老街两边还有许多胡同,都是交通便道,如“霍家胡同”、“鸡蛋胡同”、“文家拐”等。老街到处渗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也是神垕经济自古繁荣的见证。
古镇古戏台
神垕古寨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有的高达3丈有余,厚2尺多,固如城墙,寨四周和寨墙上建有炮楼,主要作用是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在行政管理上,每寨都设有保甲组织和武装民团,以维持地方秩序和防范兵乱、匪患。在教育上,每个寨子都设有学校。因此,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建筑各方面看,每个寨子都象一座小城。
神垕镇瓷器
除此之外,一些自然景点的相映衬,把神垕绘成了一幅集历史、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旅游画卷。神垕镇现拥有的“钧瓷一条街”“古玩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接触悠久的民间工艺。
交通:
禹州市大禹广场南路300米左右可以乘坐开往神垕镇的车,约1小时到。若打车或自驾20分钟即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