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红色北安的文化记忆 ——北安的十个第一

作者:章音頔 方玲
浏览量:

黑龙江省政府旧址

东北军政大学

通北机械农场。

北安火车站

北安火车站站牌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新中国第一位国产译制片女配音演员吴静

1947年春,在北安黑龙江报社工作的张向凌(前排中)与报社马彦等同志合影

1948年8月14日《新黑龙江报》

黑龙江报社第一位女编辑马彦

解放初期黑龙江地图(1946年)

  北安与延安一样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曾经两度作为省会城市的北安,有过辉煌的历史和鲜明的红色印记,拥有“塞北延安”的美誉。北安是革命老区,在东北抗战和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是北安鲜明的文化符号与历史积淀。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在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近年来,北安市提出全力打造“塞北延安”红色品牌,不断扩大北安红色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经过艰辛努力,建立了以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陈列馆、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抗联纪念馆等为主体的红色博物馆群,目的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在这里,我们就细数一下红色北安历史上的第一。

  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后,随着抗联、晋察冀干部的到来,特别是195人延安干部团的到来,黑龙江省工委、黑龙江省政府、黑龙江省军区在北安相继建立,为东北解放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战略基地。这也是北满地区建立最早的省级民主政权和我国最北部的省级民主政权。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

  这里,创办了东北解放区第一批军政干部学校。中共东北局、民主联军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在北安创办了东北军政大学等十余所军政学校,培养了数万名干部和专业人才,为东北及全国解放提供了保证。北安东北军政大学前身为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一批学员沿用抗日军政大学第九期序列,同时也为以后的中南军政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北工兵学校为东北解放战争培养了第一批工兵部队,建国后先后易名中南军区工兵学校、高级工兵学校、工程兵学校,现为工程兵指挥学院。黑龙江军区卫生学校,后来发展为第四军医大学和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中央军委法制局第一任局长图们将军、新中国第一批新闻纪录片摄影师和导演李文化、庄唯等就是优秀学员的代表。

  这里,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枪厂。这也是新中国当时最大的枪厂。率先开启了制式化武器生产的开端,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枪械的摇篮”。累计生产各种枪械9006116支,可装备800个步兵师。

  这里,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农场。为了培养干部、生产粮食、积累经验、示范农民,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7年7月派辽北军区司令部作训科长周亚光筹建一个机械农场。12月将场址正式确定在现在的赵光农场,定名为通北机械农场。

  这里,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电影。以通北机械农场第一位场长周亚光为原型,著名作家李凖创作了电影剧本《老兵新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开垦北大荒为题材的故事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由沈浮导演,崔巍、孙永平、顾也鲁、仲星火主演。故事发生地和电影拍摄地在现在的赵光农场,有部分镜头在北安市区拍摄。该影片1959年摄制完成并公映,当年在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这里,建立了全国解放区第一个铁路局。1945年12月1日,北安铁路局成立,局长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陈大凡兼任,后迁至绥化,这是全国解放区成立的第一个铁路局,为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星星之火》的创作地之一。1947年冬,著名剧作家侣鹏来到北安,采访了抗联战士李敏(后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收集抗联事迹。后来他与作曲家劫夫、安波合作,创作了歌颂东北抗联的歌剧《星星之火》,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也是第一部歌颂东北抗联题材的大型歌剧。其中最负盛名的唱段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这里,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1948年,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开办了第一期拖拉机手培训班,梁军是70多名学员中唯一一位女性,她从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后来在她的带领下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她的形象被印制在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

  这里,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国产译制片女配音演员吴静。吴静,1946年考入北安东北军政大学,很快调入文工团任演员。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女主角娜达莎配音。后来又为《丹娘》、《攻克柏林》《列宁在十月》等影片配音,并导演了多部影片。

  这里,出版了第一张《黑龙江报》。1945年12月1日,黑龙江报社在北安正式诞生,当日,创刊号《时事新闻》出版,1946年1月更名为《新黑龙江报》。这是黑龙江省的第一张党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同北满人民见面的报纸。由此,侯野峰成为黑龙江报社第一任社长,马彦成为黑龙江报社第一位女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