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民族饮食资讯  > 详细页面

宽城满族饮食习俗(二)

来源: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26日 阅读量:

  第二节 传统食品、菜肴、点心及其做法

  一、食品类

  (一)黏米饽饽。俗称黏饽饽、黏豆包或豆包。其做法是将大黄米、小黄米或黏高粱米用水浸泡淘好后磨成面粉,用水和好、发酵,包入豆馅,团成球形,下面垫以苏子叶、桲椤叶等,蒸熟食用。也有用豆面做的饽饽。比较有特色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黏豆包、豆面卷子、黏火烧等。

  (二)桲椤叶饽饽。也称为桲椤叶饼。其做法是把鲜嫩的桲罗叶剪去叶柄,使其成为圆形,将和成糊状的玉米面或黍米面用铲刀均匀地抹在叶子上面,然后再放上用豆子或菜做成的馅,再将叶片相对一合,成为半月形,放入笼屉中蒸熟。食用时剥叶。苏子叶饽饽的做法与桲椤叶饽饽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宽城满族农家习惯用大黄米面、小黄米面、黏高粱面包豆馅或菜馅,外裹苏子叶,然后用笼屉蒸熟食用。以此种做法做出来的饽饽吃起来清新可口,并带有浓郁的桲椤叶和苏子叶的清香。

  (三)撒糕。撒糕在宽城满族民间俗称为切糕,是一种用粘米面与小豆合蒸而成的黏糕。撒糕的做法是先将磨好的小豆瓣铺在蒸笼内蒸熟,将黏米面用少量的水拌匀,搓细,等蒸笼内蒸汽圆满时,将面撒上一半,略蒸一段时间,等蒸汽再行圆满,则将余下的面续行撒平,再蒸至熟,然后切成小块食用。宽城满族人食用的撒糕大都是用大黄米制成的,少数也用江米面做。人们把撒糕俗称切糕,大概是撒糕需要切割成小块食用的缘故吧。

  (四)发糕。满语称其为哪玛米糕。它的做法是将玉米碾成面,再用温水将玉米面和好,待发酵后,将其摊入笼屉蒸熟,然后切成菱形小块食用。食用时,佐以糖蜜,则松香甜软,异常可口。

  (五)杏仁粥。把轧碎的杏仁,放在冷水锅里熬开,用水瓢舀起不停地泼洒20分钟左右,放上米煮熟,即可食用。民间认为将轧碎的杏仁煮开后不停地用水瓢舀起泼洒,能减轻杏仁含有的苦味,所以约定俗成,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做。杏仁粥味甘不腻,营养丰富,并且有镇咳化痰的药用价值。

  (六)饸饹。也称合罗、和饹、饸酪,是宽城满族人家夏季食用的一种用挤压方法制成的面条,多用荞麦面和其他杂粮面。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面和好,用饸饹床压漏成长条状,再用开水煮熟。吃时,用笊篱捞入碗内,浇以卤汁。饸饹圆滑适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七)棒子面饽饽。把玉米面加温水、小苏打水、少许糖精搅拌均匀和成团,锅中放水烧开,将面团分成若干份,每份捏成饼状,贴在锅边,盖严,用中火烧15分钟,用铲子铲下来即可食用。

  (八)酸汤子,也称作攥汤子。把玉米、小米或高粱米,也有把几种面按比例掺在一起的,浸泡多日,松软后磨成水面。等面飘出酸味,先用开水烫面,然后放油,用葱末或青菜炝锅,炒出香味后添汤。汤沸后,将面用特制的汤子套挤压成细条,直接放入沸水中。酸汤子细腻润滑,酸味爽口。

  

  资料来源: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