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医药 > 民族医药资讯  > 详细页面

悦读,聆听古籍——《兰塔布》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2022年11月15日 阅读量: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所藏蒙古文《兰塔布》是由哈拉哈洛桑扎木赞和格利格扎木赞翻译,于1746年在北京木刻出版。藏本封面刻有《rašiyan-u  ǰirüken naiman gešigütü niγuča ubadis-un erdem-ün ündüsün-ü emnelge-yin arγ-a eberšil-ün qalaγun enelge-yi arilγaγči gedbüü-ra čaγ busu-yin ükül-ün selm-e-yi oγtaluγč ildün kemekü-eče ebečin-ü šiltaγan terigüten-i üǰügülügsen sudur orošba》的蒙古文题名。共1卷,426叶,852页,木刻版,梵夹装。页面高10.7cm,宽52cm。版框高7.8cm、宽44.2cm,四周双围格,每页38行,每行5字。页面左侧附有蒙古文页码,右侧附有“達滿”二字及汉文页码。

  《兰塔布》又名《门阿兰塔布》,是1691年由著名藏医学家第司·桑吉嘉措编著的一部理论与临床学专著,由133章组成,约40万字,是藏医《四部医典》之后的又一部优秀著作。该书对《四部医典·秘诀医典》进行了注释和补充,记载了藏医学基础理论、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以及内、外、妇、儿科及传染病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它因丰富了藏医有关传染病的理论和临床知识而闻名于藏医学界,成为藏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教材或重要参考书。

  《兰塔布》为整个藏医学诊疗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18世纪初,先后被翻译成维吾尔(托忒),哈拉哈,扎鲁特等地的蒙古文并广泛流传,详细描述了适合蒙古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习俗和蒙古地区的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医疗技术,为蒙医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瘟热病是蒙藏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黏症又是瘟热病中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一种,是指具有剧、急、疼痛性质的病症,在明清时期发病率较高。《兰塔布》中首次记载了黏症和伯格病,将18种黏病逐一独立成章,详细论述,并主张用专方专药治疗黏症。由此,蒙藏医学史上正式确立了“黏症”的理论体系。此外,部分类型黏症具有传染性,而在当时,医者已经认识到传染病的发病与一种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虫”有关,即现代医学所说的病原微生物。《兰塔布》还将心理学因素视为致病原因,详细记载了健忘症、不孕不育、长息肉病、老年病学等。

  总之,《兰塔布》是完整的蒙藏医学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经典之作。1987年8月由内蒙古医学院特木热教授根据以往的几部蒙古文版《兰塔布》整理、核对、抄写的蒙古文版《兰塔布》正式发行,已成为了广大蒙医药学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学生必备的临床应用参考书。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