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项目 > 传统技艺  > 详细页面

打陀螺,景谷人的美丽乡愁

来源: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2022年12月06日 阅读量: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打陀螺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成为景谷第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景谷

  是陀螺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打陀螺活动最为普及

  陀螺传统文化最为深厚的地区

  素有“陀螺之乡”的美誉

  景谷打陀螺活动历史悠久,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景谷县益智乡塘房村后山,现存有一块石碑,相传此为古代部落首领李四之墓,民间传说他是打陀螺活动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被奉为“陀螺之神”。

  景谷的打陀螺活动是一项群众性传统体育活动,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打陀螺形式多样,可单人、双人、多人对打,旋散等。一方旋转陀螺为守方,另一方用自己的陀螺旋转撞击对方陀螺,使之停转,攻守转换,决出胜负。

  每逢春节、元宵和彝族二月八、火把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景谷人都要把打陀螺活动作为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陀螺比赛,增进彼此间的情谊,增进乡邻和谐、民族团结。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打陀螺已成为景谷特有的文化符号。

  经过百年传承与发展,景谷涌现出了一批打陀螺高手,代表省、市、县在各大赛事出赛并获得金奖无数,成绩斐然,景谷打陀螺传承人李少春、陶永芳、兰有云等多名队员作为国家优秀人才到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交流学习,成为我国打陀螺这项体育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领头雁。

  景谷自1983年起,每年一月份都会举办全县的打陀螺比赛。2004年11月承办了云南省射弩、陀螺锦标赛;2005年12月举办了全国陀螺邀请赛;2006年12月举办了全国陀螺文化节。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景谷打陀螺赛制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打陀螺比赛的重要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陀螺活动也在不断创新与变化,但不变的是景谷人愿意为陀螺事业传承和发展做贡献的决心。现在不仅青年人爱上打陀螺,小朋友也对打陀螺乐此不疲。

  景谷历来都十分重视陀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930余块陀螺场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都有一块陀螺场,村村都能听到打陀螺的声音,寨寨都有打陀螺高手。

  现在景谷多所学校也把打陀螺纳入了课外活动内容中,目前全县陀螺进校园受众1.2万余人次,自2007年起益智乡中心校一年级至九年级都开设了打陀螺课程,学校在与省外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及夏令营活动中还把打陀螺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对外传播景谷的打陀螺文化。

  打陀螺

  是景谷的文化符号

  也是景谷世代人的美丽乡愁

  现在这项非遗文化得到

  科学系统的传承与发展

  也将代代赓续,经久不衰

  

  资料来源: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