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体育 > 最酷运动  > 详细页面

藏族射箭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韦晓康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浏览量:

  射箭比赛,是藏族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在藏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藏族民间还流传有“不射箭不能见英雄”的谚语。

  一般藏族的射箭比赛分为立射与骑射两类。立射又分射远与射准两种。射远一般不设靶,较量射手各自的弓力。以不同的弓力分长、中、短距离比赛;而射准即设立固定靶位,比赛是较量射手们的技艺。这种形式采取两人一组进行,也有多人共射。

  骑射,藏语称“大达潘巴”。这种骑射形式在藏族民间较早就出现了。《巴唐志略》有“柳林台北二里滨临溪河,平芜浅草,春时土司请台站文武校阅番兵骑射于此”的记载。清末改土归流后“柳林较射”消失,但民间的骑射活动仍继续开展。

  射箭比赛时,一般选择在农活较少,自然气候较好的农历五月份,也就是端午节期间举行。届时,各村寨的射箭爱好者,在“箭头”(村寨中射箭活动的组织领导者)的指挥下,由技术熟练的老人做教练,从立姿到握弓搭箭,直到瞄准放箭等动作,一一指导,并由技艺精湛的射手作现场示范。及至端午节前后,在射箭比赛开始的前夕,主办方先行操办吃喝,男人杀鸡、杀猪、宰羊、备酒,女人们则擀长面、做凉粉等。同时,主办方和被邀请方都要首先物色好各自的“对摹子”(即对手)。射手的器械用的是牛角弓和木杆铁镟带羽毛的箭。靶子是用杨柳枝编成的,约一米见方,中间有碗口大的红心叫“月儿”。靶顶上插4至6面醒目小彩旗,用以辨别风向。起射线后面一两米处,分客主两方各摆放若干个茶碗大的河光石记分,俗称“羊儿”。不远处各挖一个土坑,为投放记分石用。此外,客主双方还要各选两名监靶人,手持杨柳枝,分坐靶子两边。

  射箭比赛在上午开始,射箭者每射中一箭,以举杨柳为信号。这时,坐在记分石旁的公证人在命中者的土坑里及时投放记分石一枚,即赶羊儿入坑。比赛中,每命中一箭,本队的射手们都要大吼三声,以示庆贺和鼓励。射手本人随着吼声向前跑去,有的甚至跑到靶前才回转,一手举弓,一手叉腰,又呼又喊,又唱又跳。有时,众人还将神箭手高高抬起,走回射箭处。比赛由客主轮流进行,每个射手射完两箭为一轮。

  下午的第二轮比赛,也是当天比赛的高潮。比赛接近尾声时,神箭手上场盖靶。他让监靶人扶住靶边,进行难度很大的指靶点射,每命中一箭,全场欢声雷动。比赛结束后,主方箭手邀请自己的“对摹子”到家中热情款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