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其他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来源:民族医研院 作者:唐丽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浏览量:

  药线点灸疗法是通过壮药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壮医认为该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进行刺激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具有通痹止痛、祛风止痒、活血化淤、消肿散结、消炎退热等作用。壮医该疗法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证。如①通痹止痛,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痛经、肌肉扭伤等均有明显疗效;②祛风止痒,对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有较好疗效;③活血化淤,可治疗多种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该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关键在于选好穴位,点灸有活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活血,点灸有止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止血;④消肿散结,可治疗多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⑤消炎退热,对感冒发热病人,可使之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使炎症消退;⑥温经通痹,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⑦健脾消食止泻,对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有显著疗效,对食欲不振、厌食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药线的制备:用苎麻搓成线,经特定壮药药水浸泡加工而成,每条长约30厘米。分为三种规格,一号线直径l毫米,适用于灸治皮肤较厚处的穴位和癣疾,以及冬天适用;二号线直径0.7毫米,适用一般病症,应用范围广;三号线直径0.25毫米,适用于治疗皮肤较薄处(如面部)的穴位及小儿灸治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常用的穴位有几种:一是壮医特有的经验穴位;二是龙路、火路的某些浅表反应点(阿是穴);三是引用部分中医针灸穴位。本节简介一些较有特色的点穴位。梅花穴,按照局部皮肤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可组成梅花形,适用于壮医外科病证及内科肿块的治疗。‚莲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可组成莲花形,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病和皮疹类疾病。ƒ葵花穴,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组成葵花形状,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及皮疹类疾病。④长子穴,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⑤启闭穴,位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连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适用于治疗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⑥下迎香穴:位于迎香与巨髎连线中点,适用于治疗感冒、鼻炎等病症。⑦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治疗感冒鼻塞、鼻炎等病。⑧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适用于治疗昏迷、低血压、过敏性鼻炎。⑨耳尖穴,位于耳尖上,适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偏正头痛、鼻炎等。⑩牙痛穴,位于手掌侧面,当手第三掌、第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适用于治疗牙痛、颞颌关节痛。⑪脐周穴,以肚脐为中心,旁开4.5厘米(即食指第二指节一指半的宽度),上下左右各取一穴,配合使用,适用于治疗谷道肠胃病变。⑫止呕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适用于治疗恶心呕吐。⑬结顶穴,淋巴结(壮语为“勒努”)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的淋巴结顶部为穴。⑭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⑮下关元穴,于脐下关元穴下约1.5厘米处取穴,适用于治疗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及胞宫疾患。⑯关常穴,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适用于治疗痹证、关节肿痛。⑰膀胱穴,位于水道尿闭而隆起的膀胱上缘左、中、右三点,适用于治疗尿潴留症。

  药线点灸的取穴有一定规律性,可概括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其中,“寒手”指畏寒发冷症状重者,取手部穴位为主;“热背”指全身发热,体温升高者,以背部穴位为主;“肿在梅”即对肿块或皮损类疾病,沿肿块、皮损边缘及中心取一组穴位,五穴组成梅花形;“痿肌”指凡是肌肉萎缩者,在萎缩肌肉上选取主要穴位;“麻络央”指凡是麻木不仁者,选取该部位龙路、火路网络的中央点为主要穴位;“抓长子”指凡是皮疹类疾病引起瘙痒者,选取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作为主要穴位。仅此数条不足以概括全面,每种疾病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循龙路、火路取穴, 以提高治疗效果。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包括持线、点火、施灸几个步骤: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l~2厘米。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火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个穴位只灸一壮(梅花、莲花、葵花穴等除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操作时必须掌握火候,以线头呈珠火时效果最佳,切忌明火点灸。手法一般是“以快对轻”、“以慢对重”。灸时有蚁咬感或灼热感,不要用手挠,以防感染。施灸时点1次火灸1次,再点再灸。一般每天点灸1次,依据病情确定疗程长短。

  药线点灸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该疗法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使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1992年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