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人论是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提出的思想,以心身统一及与脏理和心性互为相关的观点,将人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的学说。四象人论是朝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是其辨象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朝医药学以阴阳论为哲学依据、以四象人论为指导,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变化,说明人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
1. 四象人及其体质特点
《东医寿世保元》称:“《灵枢》书中有太少阴阳五行人论,而略得外形,未得脏理,未尽精究也”,“余生于医学经验五六千载后,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人脏腑性理,著得一书名曰寿世保元”,“太少阴阳之短长变化,一同之中有四偏”这就是“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而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肝大而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曰少阴人。”提出不同个体阴阳多寡的天禀相对稳定的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即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和少阴人。
四象人论认为,人的脏局出现“四偏”,“太少阴阳之脏局短长,天赋之已定故无可论,天赋已定之外又有短长,而不全其天赋者则人事之修不修”。指出人根据脏腑大小分为四种先天体质,其蕴义包涵:①四象体质是先天的,人的太少阴阳脏局长短由阴阳变化而来,是天生注定的。②每个人都归属于此四种体质中的一种,无一例外。③除先天因素之外,人的体质还受到后天喜怒哀乐等性情影响,“人事”之“修”与“不修”也对四象脏局的形成产生影响。人有脏腑大小之偏差,这表明人的不完全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应该了解其长短处并完善个体体质。
《东医寿世保元》具体地描述了四象人的性气和情气,说明各种体质因脏局特点所形成的性格特点、各类体质的先天能力与先天智慧、各类体质病理特点等。(表5-2)
表5-2 朝医学四象人体质特点
四象人 |
脏局 |
形貌 |
性情才能 |
饮食偏嗜 |
病理特点 |
太阳人 |
脏腑肺大肝小 |
容貌方圆,两目有神,声音清而圆,表情端雅 |
性情暴怒深哀,欲进而不欲退;性质长于疏通,才干能于交遇,具有果断性,恒有急迫之心,龙之性,其性便便然。 |
喜欢生冷,淡薄饮食。 |
外感腰脊病,内触小肠病 |
少阳人 |
脏腑脾大肾小 |
容貌唇颌浅薄,眼睛大而明朗,声音高泵而疾 |
性情暴哀深怒,欲举而不欲措;性质长于刚武,才干能于事务,才气明敏;马之性,其性恢恢然 |
喜欢生冷杂食 |
脾受寒表寒病,胃受热里热病 |
太阴人 |
脏腑肝大肺小 |
容貌上宽下窄,头面方圆或梯形厚重,两眉间平,目大,声音浊而方,肌肉肥胖坚实,沉默言寡,气象俨然 |
性情浪乐深喜,欲静而不欲动;性质长于成就,才干能于居处;骄心、侈心、贪欲心大,恒有怯心;牛之性,其性卓卓然 |
喜欢厚味,饮食均衡 |
胃脘受寒表寒病,肝受热里热病 |
少阴人 |
脏腑肾大脾小 |
容貌卵圆形或椭圆形,上眼睑外眦下垂、目小、鼻小,声音缓而平,肌肉浮软致密,简易小巧 |
性清浪喜深乐,欲处而不欲出;性质长于端重,才干能于党与;偷逸心、虚荣心、掠夺心大;驴之性,其性坦坦然 |
喜欢温热饮食 |
肾受热表热病、胃受寒里寒病 |
2. 四象人脏理和心性的关系
四象人的脏局为何出现“四偏”,《东医寿世保元》以心身统一及与脏理和心性互为相关的观点,认为除“天理之变化”外,更重要的是喜怒哀乐性情对于脏局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肺大肝小也”。“少阳人怒性宏抱而哀情促急,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情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少阳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脾大肾小也”“太阴人喜性扩张而乐情促急,喜性扩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情促急则气激肺而肺益削,太阴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肝大肺小也”“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少阴之脏局所以形成于肾大脾小也”
3. 辨象施治
朝医四象医学“以人形其人性”之心身统一的观点,创立了心身结合的四象人辨象原则和标准,以四象人的脏局、性情及性情对脏局促成的“四偏”、四象人病理特点等作为辨象诊断的依据,形成了朝医的四象人辨象纲要。
朝医辨象施治的主要原则包括:①根据四象人脏局大小不同“大者泻之”、“小者补之”。②依据脏器天赋“阴阳盛,泻阴阳;阴阳虚,补阴阳”“涩则通利,郁则清泻”。ƒ四象人治则,太阳人泻肺补肝,补阴泻阳;少阳人清热补肾,泻阳补阴;太阴人应泻肝补肺,通利化浊;少阴人补脾补阳,补益气血。④依据异病同象者其发病机制基本相同、同病异象者其发病机制不同的观点,确立了朝医学所特有的“异病同象同治”、“同病异象异治”的治疗原则。如腹痛同病证异治,少阴人加附子、益智仁皮等药物,少阳人加苦参、滑石、黄连等药物,太阴人加杏仁、元肉等药物。⑤“养其性”,“修其身”,太阳人与少阳人恒戒怒心和哀心;太阴人与少阴人恒戒喜心和乐心。
具体针对四象人其辨象治疗的原则包括:①根据太阳人“肺大肝小”的脏局特点和“过阳、阴少、肝虚”的病因病机特点,制定“泻肺、补肝”“泻阳、滋阴”的治疗原则。②根据太阴人“肝大肺小”的脏局特点和“血浊气涩,肺虚过燥”的病因病机特点,制定“泻肝、补肺”“通利、化浊”的治疗原则。③根据少阳人“脾大肾小”的脏局特点和“过阳、损阴、肾虚、过热”的病因病机特点,制定“泻脾、补肾”“泻阳、清热、滋阴”的治疗原则。④根据少阴人“肾大脾小”的脏局特点和“血夺气败,脾虚过冷”的病因病机特点,制定“温补脾胃、补益气血”为主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