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语言文字 > 概况  > 详细页面

察合台文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哈米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浏览量:

  察合台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是现行维吾尔文的前身。记录的是察合台语。

  察合台语属于突厥语族的东部语族,是维吾尔和乌兹别克等突厥语民族从14世纪到20世纪初共同使用的书面文字。察合台语是在喀喇汗王朝(10世纪-13世纪)的官方语言和诸突厥民族的共同语言回鹘语(即古代维吾尔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受阿拉伯语,波菱语的影响。它既保持了东部突厥语的基本特点,又吸收了西部突厥语的某些成分,并且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借用了大量词语和一些句法格式,在风格上受波斯话的较大影响。它一般被称作“突厥语”或“喀什噶尔突厥语”。因为它曾经是“察合台汗国”的官方书面语,所以也称作“察合台语”,这一名称在学术界比较通用。

  察合台文以保持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中的书写形式为原则,采用了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和波斯文的4个字母,全部共32个字母,但是,没有为突厥语本身所特有的一些语音增设新的字母。

  察合台文自右至左横写,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书写时以单词为单位,其中凡是能相连的字母都要连接起来。大部分字母有四种形式即单式、后连式、前后连式和前连式。一部分字母只有两种形式即单式和前连式。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苏联乌兹别克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英国大英博物馆,土耳其的各图书馆都收藏着大量察合台文文献。其中属于14世纪的文献主要有拉布古孜的长篇散文《先知的故事》,花拉孜米的诗作《情愫录》。属于15-16世纪的文献主要有阿塔依的诗集,赛卡克的诗集,鲁特菲的诗集和长诗《花与春》,伟大诗人和思想家纳瓦依的《四部抒情诗集》,(约24000多行),《五部长诗集》(约54000行),《鸟谱》,《名人集》,《对两种语言的探讨》等约30种诗作和散文著作,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创建人帖木儿兰的第五代直系后裔巴布乐的长篇自传,《巴布尔传》和诗集,穆哈麦德·撒力赫的《谢巴尼传》。属于17-18世纪的文献主要有历史学家阿卜勒哈孜·巴哈杜尔·汗的《突厥族谱》,喀什人海尔克特的长诗《爱情与苦难》,沙车人则勒力的诗集,和田人诺比提的诗集,沙依尔阿洪的历史著作《伊斯兰之书》。属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文献主要有喀什人尼札里,孜亚依和海里比三人合著的《爱情长诗集》(约33000行),凯兰代尔的诗集,古木纳木的诗集,毛拉·沙克尔的长诗《凯旋记》,毛拉·比拉勒的《抒情诗集》,长诗《中国土地上的战争》,《娜孜古木》和《长帽子玉苏甫罕》,木沙·萨依拉米的《安宁史》等。

  察合台文文献在研究新疆和中亚地区各民族,特别是各突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国外有很多研究察合台语和察合台文文献的学者。其中特别是苏联,土耳其等国的学者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中国对察合台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出版工作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的。当时进行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收集分散在各地和民间的察合台文抄本和其它文献,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79年以后,这一工作又有了新发展。维吾尔古典文学丛刊《源泉》从1950年开始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出刊20多集,近年来并整理出版了《乐师传》。《尼札里长诗集》,《则勒力诗集》、《世事记》、《成吉思汗传》等大量察合台文文献。

察合台文《卡里来与笛木乃》

编辑:王韵茹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