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彝人古镇是一个集彝族民居展示、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名镇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也是一个城市的缩影。社区民族团结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民族关系和谐是实现城市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你们晚饭后出去走走嘛,不消怕,不管多晚,我们这里都安全得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昌国笑着对我们说。夜色渐浓,叮当作响的马车从街上穿过,欢快的歌舞声从广场上传来,浓郁彝族风情的活动每天都在上演。夜,没有带来静谧,反倒呈现出另一番繁华。彝人古镇是4A级旅游景区,也是集彝族文化旅游、民族商贸经济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新型社区。社区有1.2万常住人口,彝、白、傣、回等21个少数民族占了近一半,其中彝族占绝大多数。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授牌仪式
走在古镇上,以彝族特色为主的各类服饰、餐饮、民族工艺品店铺林立。社区既有本地居民,又有来来往往的游客,呈现的是一派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气氛。“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不断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相结合起来。”余昌国说。这些年,彝人古镇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找准城市民族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着力发挥民族文化优势,通过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带动和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使得社区民族工作在促进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维护城市的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彝人古镇上商家的工作人员在帮顾客挑选民族服饰的同时向顾客介绍民族文化(民族画报记者列来拉杜 摄影)
走进宽敞明亮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恰好有群众来咨询就业帮扶的政策,工作人员拿着小册子热情解答。这里是开设了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专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帮扶等服务。一楼中间是阅览室,社区居民可以来这里读书、上网。我们所看到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是彝人古镇社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达到文化惠民“9个1”标准的具体体现。
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出面调解邻里纠纷(民族画报记者列来拉杜 摄影)
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科普e站宣传民族团结政策
在彝人古镇社区,通过对各民族人口分布形态翔实的调查,居民档案信息资料库得到不断完善。其实,社区工作人员心里都有一本账,这古镇上大街小巷商户的经营状况、居民的家庭生活情况,从劳动就业到子女入学这些看来细枝末节的东西,他们都清楚得很。这几年,民族团结工作的组织结构在社区得到逐步完善。针对社区少数民族人口多、外籍人员多、流动游客多的实际,在彝人古镇景区成立了党支部、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机构,确保了古镇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在古镇愉快的居住和消费。
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出面调解邻里纠纷(民族画报记者列来拉杜 摄影)
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工作人员到辖区宣教民族团结政策
为联络感情,楚雄市彝人古镇经常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杞洪兴 摄影)
俯瞰楚雄市彝人古镇
走进古镇的大小街巷,宣传展板上,有民族政策的宣传,这也是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教活动的内容。不仅如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户外L E D显示屏、综合服务平台等资源,社区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普及宣传;利用民族节日,组织开展节庆活动,让社区居民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日,深入开展“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