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村寨 > 特刊  > 详细页面

松潘古城墙 明边陲防御奇迹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6日 浏览量:

  松潘古城墙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现存城墙全长6.2公里,采用内夯土石,外包砌砖的做法,它是我国现存明代城门中规模较大的古建筑。

松潘古城墙

  松潘古城位于松潘县县政府所在地进安镇,为川西北地区的门户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深得朝廷重视。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平羌将军丁玉挥师占据松州后,两度上书朝廷请求设卫建城派兵驻扎,次年朝廷批准设“松州卫”,后将“潘州卫”(今若尔盖县求吉乡境内)并入称“松潘卫”。保存至今的古城墙即为此时始筑。

  据民国《松潘县志》载,松潘始设卫时,丁玉即调宁州(个甘肃宁县)指挥高显来松潘负责筑城事宜。高显在唐宋柔远土城基础上,西缘山麓,东滨江岸筑城,历时五年之外。明英宗上统年间,御使寇琛又将西部城墙内山麓顺山脊筑至山顶。嘉靖五年1520年松潘兵何卿又增修外城二里七分四百零五丈。松潘城制大体完成。

城墙城门

  历史上松州地处边陲,商贾云集,为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和商贸集散地。战乱之际,蕃兵时常围攻古城,导致城内断水。明嘉庆年间,松潘总兵何卿主持增筑外城时,将原本沿着古城东侧山脚流淌的岷江人工改道,将河道凿为“Z”形,使岷江穿城而过,及时解决了因来犯之敌长期围城,城内断水之困,同时也给古城消防取水带来了方便。此作法在中国古城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古时,几乎每座城池的城墙四周都建有护城河,目的是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而松州古城却一反常理,没有护城河,只有穿城河。这的确奇特!

城墙古建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份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

  古城有城门七道,其中内城五道:东曰“觐阳”,南称“延薰”,两号“威远”,北名“镇羌”,西南山麓者冠之“小西门”,外城有门两道,东西向者雅各“临江”,内北向者称谓“安阜”。

  各城门均以大块规则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顶部呈半月形,门洞内壁两侧墙基分别浮雕28至30匹骏马自城内向外奔驰图,自起步到止步的系列动作形象逼真,生动传情,每马匹间缀以祥云彩纹。各城门外原皆有瓮城,现仅延熏门外的瓮城保存最为完整。松潘古城南门瓮城遗址公园即坐落于此。

城墙券门

  近年来,松潘县以打造松州古城文化为契机,全力进行松州古城开发建设,南门瓮城遗址公园项目的建设,将为市民和游客“探古城之古”提供新的去处。

城墙夜景

  松潘古城墙作为军事要塞,他以不变的姿态继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无数游客参观欣赏古人的建筑奇迹。2001年,松潘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