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堆绣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五屯上庄、下庄、加查麻、霍尔加、年都乎、年都乎拉卡、郭麻日、尕沙日等村。其中,年都乎村从事堆绣的艺人最多,成就也最为突出。著名的民间艺人有秦觉、言培、噶藏、祖巴、夏智和宦觉等。藏族堆绣在藏语中称之为“格直卜”或“归唐”。堆绣最初是由刺绣发展演变而来的,但是堆绣的用科和刺绣完全不同、堆绣的原料主要是真丝锦缎,工艺过程也比较复杂。同时刺绣作品和堆绣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前者更多的是现实人物或植物花卉,而后者主要表现宗教内容的。
堆绣是在布上勾好轮廓,选用符合物体的布绸料裁出贴切形象,背面垫薄厚适度的羊毛等物,用彩线密缕于画布之上,使物象呈现立体效果,造型增加层次感,宛如绚烂的丝质浮雕画。由于堆绣的主要原料是纺织品、因而色彩饱和、纯度和亮度极高、且具沉稳深进之特性。加之用铭缎丝金等光泽物品装饰,更显得奇光异彩.鲜艳夺目。堆锈一般不适宜反映人物众多背景繁复的场面。而是以佛像为主,多表现释迎牟尼、宗喀巴、菩萨、度母、佛母、祖师、尊者、吉祥物等等,并适当地配以烘托主题的景物。追求色彩的块面结合、用料的冷暖对比、达到主体形象的鲜明突出、大雅简洁。 维绣艺术中还有剪堆、刺堆等等,大同小异、基本类似。
根据《东噶大辞典》的记载,堆绣的起源可追溯到江孜法王热丹贡桑制作的一幅巨型堆绣唐卡;藏族堆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绣技、传统古老的制作方法。现存拉卜楞寺嘉木样佛宫的八幅人物堆绣画,采用平堆与高堆技巧,立体感极强,造型生动,形态逼真。此外,各学院及佛殿、佛邸、僧舍内也珍藏有内容各异、质地不同、规格不一的堆绣作品。近年青海果洛籍的僧侣画师谢热布用传统绘画艺术和当代摄影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将人物头部采用照片,人体用堆绣的方法绘制出的《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和《第二世贡唐仓活佛》等作品,颇具特色,造型相当逼真,乃当今一大创新。塔尔寺的《十六尊者显神通》堆绣,《蟠桃会》堆绣以及《十八罗汉》堆绣,均为绘画艺术中的稀世珍品。
堆绣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又可细分为“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类。制作平剪堆绣时,要先将各种颜色的丝绢、绸缎剪切成各式各样的布块,每一个布块的颜色、形状都需要精心设计好,然后依照设计好的画面把布块统一拼接堆贴在一块白布上,接着要用针线对拼贴好的画面加以缝制,部分地方要用彩线绣制。制作立体堆绣时则要在裁剪好的布块内垫上填充物单独形成一个突起的图象,接着把各种形状的图象按照设计好的位置缝制或粘贴在同一幅绣缎上,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立体堆绣的画面效果类似浮雕,形象逼真,立体感十足。
藏族堆绣是藏传佛教寺院的艺术三绝之一。藏族堆绣作品在选料上十分讲究,选料是藏族堆绣至关重要的—个环节,底料和面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整体效果。由于要对佛像的肌肤、服饰以及各部位的色彩要求做到整体搭配,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色泽。藏族堆绣作品能够产生根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敬畏,吸引信徒无限敬仰和朝拜。
图一 :藏族堆绣作品
图三:藏族堆绣作品
参考资料:
1.王文章主编,马成俊著:《热贡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格桑龙珠 白峰 张善吉等编著《塔尔寺艺术三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罗桑开珠主编 王建海,塔娜副主编·《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编·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5年。
4.尕藏才旦:《藏族独特的艺术》,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
5.王湧:《浅论商业冲击下的热贡艺术:以唐卡为例》,《西安美术学院,2014年。
6.图片来源:图一二:格桑龙珠,白峰,张善吉等编著,《塔尔寺艺术三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图三:王文章,马成俊,《热贡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