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畲族  > 详细页面

东弄村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5日 浏览量: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畲族村隶属于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管辖,位于景宁县城东南部,地处敕木山东峡谷,呈龙角形地貌,谷深如弄,故名“东弄”。东弄村是景宁畲民的最早聚居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畲族民俗文化自然条件,积淀着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是传统畲族文化的传承基地,是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村寨。畲族民间山歌、彩带编织、传师学师、功德舞、农耕文化展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吸引游客独具魅力。

东弄畲族村(图片来自丽水网)

青山巍巍、溪水潺潺、古木苍苍、石岭幽幽……走进东弄,“老村”、“新村”就是它特有的名词,指代着东弄村的两个部分。老村是个古寨,坐落半山腰,有着400余年的建村历史。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瓦飞檐、石墙土壁,走在石阶上,感受着古朴、乡土和自然的气息,黛瓦白墙飞檐民居打底,在恰如一幅山水画的古寨中,碧空、白云、文化成了点缀其间的饰物。这撩拨人心弦的美景,成了养眼养心的好地方,让来过的游客,沉醉其中。而距老村1.4公里远的山脚,宽敞的水泥路环绕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房就是东弄新村。如今,古寨,浓缩着畲民过去生活的点滴,新村诠释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东弄村村貌(图片来自 丽水网)

东弄,古韵悠扬,畲族文化底蕴深厚。它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是浙江省第二非物质文化旅游景区之一,存有丰富的畲族民俗、歌舞、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是畲族人文历史保存较完好的畲族古村。有两样东西是东弄的无价之宝,一是古手艺传承人;二是古建筑、文物。

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在东弄得到复活、继承和发扬。东弄村有众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蓝延蓝,彩带编制;蓝余根,学师传师),市级传承人1人(蓝仙兰,畲族山歌,县级传承人5人(蓝木昌,功德;蓝光元、蓝聪美,畲族山歌非遗;蓝香菊,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在如今的东弄村,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村民、多位非遗传承人,分散在彩带馆、农耕展示馆、田间茶园等地,将草鞋编制、彩带编织、茶园对歌、农田犁耕、祭祖功德舞等原生态畲族文化展示给游客们。其中坊间称为“彩带王”的蓝延兰,前几年编织出了一条长4米、宽10.6厘米,织有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在畲乡广为传颂。

编织工艺(图片来自丽水网)

东弄村古老建筑和古文物保存较完好,蓝氏宗祠、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农耕展示馆、功德舞馆先后修复并得到很好的运用。展示馆的室内功能齐全,陈列了宗族文化的发展、农耕文化的演变、家谱保存完好。寨中有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景宁畲族自治县蓝延兰畲族民间工艺品工作室,就是蓝延兰传承着精巧的畲族民间工艺品——彩带的基地,工作室保留了传统的女工技艺展示,传统织布机、彩带编制等等手工艺制作器具,也是游客游玩,了解畲族文化的好去处。还有蓝仙兰畲语畲歌传承工作室,这个有着“山歌之家”美称的畲家妹子带领着全村山歌代代传,而它们的工作室也成为了东弄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文化为古寨增添独有魅力,把传统文化注入旅游,串起历史、文化精神和自然生态相融合的美丽项链。2015年2月13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播出了景宁县东弄村“乡村春晚”的精彩节目片段。“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村文化礼堂,原汁原味的畲族春晚,让村民回味起熟悉的畲族风情”,画面中,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畲族村民在自制的草根舞台上为全国各地人民献唱一支支悠扬动人的畲族歌曲,展示了畲家农民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反映出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乡村春晚”、“原生态畲族文化艺术节”、“三月三对歌节”……一场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自导自演的畲寨文化盛宴精彩上演。

“三月三”对歌节,是古寨东弄的主打品牌。2011年,东弄村举办了一场畲族文化艺术节交流活动,吸引了福建、温州还有丽水全市各地的百余位畲族民间歌手的到来,唱山歌、跳农舞,表演了原汁原味的节目。因为对歌节,古寨名声大震。如今,古寨的名气越来越响,不少游客过来旅游体验原真性畲族文化。2013中国畲乡三月三非遗体验活动、中国畲族民歌大赛决赛在此举行。那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纷纷涌入东弄村,这个平日静谧的古寨顿时闹腾起来。古寨,因歌而名。寨中“山歌之家”蓝仙兰一家几代人用山歌向人们传递着畲族的记忆,也向游人传递出畲族的多情和美丽。

“三月三”对歌节表演(图片来自丽水网)

“三月三”对歌节表演(图片来自 丽水网)

如今,东弄“文寨”作为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环敕木山喜寨、古寨、禅寨、食寨等九寨之一。其规划思路是以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示范点(区)为发展目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等资源以及畲族古村落的自然资源,在保护性恢复的基础上,发展畲族文化观光体验游和隐士休闲度假游,带动东弄餐饮、住宿及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进而构建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游和民族村寨观光度假游为主的旅游带动多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集中经过遴选和认可的畲乡“大师级”民间艺人,进行民间技艺展示、交流与传承,手工艺术品展示与交易,规模化、精细化打造“三月三”畲族对歌节,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弘扬。

依据东弄村资源分布特点和发展定位,综合考虑各区域承担的主要功能,规划将整个村寨划分综合服务区、文化景观展示区、深谷幽兰度假区、文化演艺休闲区、原始畲族生活展示区、民俗展示体验区等六个功能区块。其中龙头项目为“三月三”民俗文化演艺活动、深谷幽兰修隐村,通过项目的实施,打造一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并针对高端商务人群,依托东弄古村浑然天成的清幽环境,立足古村原址,营造深谷幽兰的修隐氛围,打造新畲式高端度假别墅;重点项目是畲族手工艺体验基地、原始畲族生活展示基地,以旅游产品为载体,传承弘扬畲族民俗技艺,以保护性恢复畲族原生态居住区为手段,重现原汁原味的畲民生活场景,发展民俗观光游和创意体验游。规划还提出,通过建设山哈石岭、畲族农耕文化体验园、蓝氏传统节庆活动广场,以及村寨游步道、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丰富畲寨旅游内容,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该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东弄村街道(图片来自丽水网)

游客来这里旅游不仅是看风景,更是放飞心情,感触大自然,感触瑰丽的民族文化。这里畲族民间山歌、彩带编织、草鞋编织、祭祖功德舞、农耕文化等既是畲族文化的“活文物”,也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近年来,东弄村凭借这些独特的畲族历史文化,大力开展各项非物质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为游客全面展示畲族原生态文化。2012年,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旅游局将东弄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目前,东弄村的旅游发展收入以农家乐为主。根据2014年1到9月份的旅游统计,东弄村有农家乐5家,农家乐可接待游客餐位数220人,从业人员25人。接待游客总人数14400人,其中农家乐接待餐饮人数12000人,旅游经营总收入120万元,旅游经营净收入40万元。随着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开发,东弄村将发展民俗文化展示体验游和民族村寨观光度假游,通过完善配套基础游乐设施、丰富畲寨旅游内容,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东弄乡村旅游的发展,真正打造出全国畲族文化特色精品旅游村。届时将极大地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东弄村村貌(图片来自丽水网)

碧空白云、青瓦泥墙、泉水叮咚、鸟语花香……当游客沿着凹凸不平的鹅卵石路拾级而上,眼见畲家姑娘热情洋溢的优美舞姿,耳听婉转高亢的畲族原生态民歌,还有半山腰上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稻田里耕耘忙碌的畲家汉子,更有流传久远的畲族彩带编织……一个个畲族农家生活习俗、一项项畲家非遗展示体验,必将令四面八方的来客沉醉其中。

参考资料:

  1.丽水网

  

  2.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