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大多男子都爱在身上佩带一把小刀,小刀做工考究,造型秀丽,纹饰美观。这种小刀既是一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饰物,也是他们的生活的必备。他们爱吃大块牛羊肉、手抓羊肉,烤全羊都离不开小刀;瓜果飘香的季节,切瓜削果;甚至宰杀牲畜,修理各种套具,都离不开小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
“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为“英吉沙小刀”的原产地。这种小刀造型精美,纹饰秀丽,刃口锋利,约有400年的历史,是新疆各民族普遍爱用的民族特需工艺品。
“伊犁沙木萨克小刀”。沙木萨克小刀工艺创始人沙木萨克.阿西木,出生在原绥定县(今霍城县),后流落到南疆。在流落中他细心观察各式小刀,潜心学习各家制作工艺,集众家之长,经过不断探索,创用了一种工艺和款式别具魅力的折叠式单面刀,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并冠以“沙木萨克小刀”的美称。
“焉耆陈正套刀”,又叫“新疆陈正小刀”,已有450年的生产史。陈正小刀刀刃锋利,刀与鞘带弹簧闭锁,刀鞘外壳装配有扎马针,刀柄镶嵌金属片和兽角骨。
“莎车买买提折刀”,买买提老人集众家之所长,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制造了一款新颖的折叠式单面刀,因其经济实用、精巧美观、便于携带,受众人称赞,称之为“莎车买买提折刀”。
英吉沙小刀大多十几到二十公分长,最小的仅两寸左右,最大半米余。造型各异,月牙型、鱼腹型、凤尾型、雄鹰型、百灵鸟头型,千姿百态,赏心悦目。其标记也姿型纷呈,新月型、葫芦型、石榴花型、巴旦木花型、以及手工艺小刀工匠的名号等,令人目不睱接。
英吉沙小刀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作更精。精心选钢材锻打成型,制成粗细胚,锉刀锉磨光,最后淬火,再经过锻打、保养、开刃等流程,方为成品。其中核心制作工艺,工匠们世代相传,视为绝技,秘不外传。“正宗传统工艺”秘制而成的“极品英吉沙小刀”,钢色纯正,炉火精纯,质感独特,如钢中美玉。锋刃锐利,削铁如泥。刀柄图案风格别致,上有铜、银、玉、骨、宝石等组合而成的图案,两侧对称,晶莹俏丽,美不胜收。其中用纯银和宝石镶嵌装饰的刀柄,最为珍贵。由于新材料的不断问世,刀柄的装鉓也在变化着。现在小刀的刀柄普遍使用有机玻璃和塑料薄板来装饰,色调明快,艳丽鲜亮,时髦不失传统之感,价廉更加大众化。刀鞘用牛皮或羊皮模戳压制而成,耐磨耐用。
2008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申报,经国家批准,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Ⅷ-122
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