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水奇特,风光秀美,是一块钟灵毓秀的洞天福地。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凤凰古城是湘西州,乃至湖南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凡到过湘西的人,都说湘西美。
湘西之美,名不虚传。
湘西之美,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湘西人的笑容里。
沈从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镂花门窗,玲珑精致,室内陈设古朴,每件家具都散发着书卷气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北靠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西与贵州省和重庆市接壤。现拥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规划面积占全州面积的6%,高于全国的1%和全省的4%比例。
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
2001年,湘西州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把旅游带动战略作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之一,将旅游业作为全州三大重点产业建设,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大州的目标。旅游业逐步成为全州经济的主导产业。“2017年前三季度,湘西州接待游客351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0.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和22.6%,旅游业增势强劲,成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高增长地区。旅游业成为全州继矿业、食品、林果、经济作物、畜牧之后的第六大支柱产业。湘西州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产业大州的跨越。”湘西州州长龙晓华向记者介绍。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湘西州致富的步伐,幸福荡漾在各族群众的脸上
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是湘西旅游迅猛发展的灵魂。湘西州从三个方面入手,将旅游业和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有机结合,依托和利用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旅游的市场竞争力。第一个方面,重视民族特色建筑文化的展示。突出凤凰古城、龙山里耶古城等12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和整治,筹资15亿元用于古城名镇的民族特色打造,基本形成了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芙蓉古镇等民族建筑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第二个方面,强调民族风情文化的展示。大力开发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梯玛神歌和苗族接龙舞、傩堂戏、苗鼓等具有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民族歌舞,向游人展示。德夯民族风情园开发了一台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晚会,表演民族歌舞和苗鼓、踩铧口、上刀梯等民族绝技,深受游客喜爱。2016年德夯景区接待游客6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7亿元,偏僻落后的苗寨靠旅游实现了小康。第三个方面,充分展示民族生活文化。开发过苗年、过土家年、赶秋节、三月三、六月六等节庆旅游项目,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开发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和民间特色旅游商品,如苗家银器、蜡染、扎染、土家织锦等;开发社饭、酸鱼等特色民族饮食。
捞车河村村民为游客表演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土家族毛古斯
凤凰阳戏是正月阳春演出的歌舞小戏,曲调唱腔都从山歌小调发展演变而来,它是湘西的地方剧
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苗族群众靠制作苗绣增加收入
游客学跳土家族摆手舞
坚持市场运作,创新开发机制,是湘西旅游迅猛发展的原动力。湘西州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市场化路子。将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大胆引进投资商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旅游业,把主要景区景点推向市场。先后实现凤凰、德夯、猛洞河、不二门、坐龙峡、红石林以及龙山的五大景区市场化运作,成功进行了对外招商,合同资金达31亿元。
注重宣传造势,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是湘西旅游迅猛发展的关键。湘西州先后举办德夯国际攀岩赛、谭盾音乐会、凤凰卫视看凤凰、《芙蓉镇》剧组重返芙蓉镇、穿越大湘西、全国滑翔伞锦标赛等重大旅游宣传造势活动。每年都举办永顺土家族社巴节、花垣苗族赶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将凤凰南方长城世界围棋巅峰对决、德夯中国鼓文化节定为固定赛事和节会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将分散的景点整合为综合性的旅游产品,统一包装并推向国内各种大型招商和推介活动。目前,湘西州已构建了庞大的旅游营销网络,旅游市场已辐射到了韩日、北美、西欧等地。
凤凰古城街道纵横交错,由古至今古城市井风俗的画卷穿越六百多年的历史(黄永明 摄影)
系列的宣传造势活动,促成了旅游品牌的形成,为湘西州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凤凰古城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中国五十个必去景点”和“湖南省十大优秀文化遗产”,并被日本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猛洞河被评为全国六大“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之一。形成了“张家界—猛洞河—吉首—凤凰”黄金旅游线路,“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精品线路和“张家界—湘西州—怀化”土家族、苗族、侗族风情精品线路。“张家界—湘西州—宜昌—三峡”和“张家界—铜仁—桂林”跨省旅游通道,被列入九条跨省旅游通道。
惊险刺激的猛洞河漂流
可靠的旅游业为湘西经济撑起了一片艳阳天,有力支撑了区域发展,带动了脱贫攻坚。2016年,全州旅游行业给财政直接贡献达25亿多元,旅游业总产出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32%。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凤凰县发展旅游业后,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凤凰古城500多家家庭旅馆,可为游客提供上千个干净舒适的房间,每年近亿元收入直接惠及百姓。再加上凤凰年产100多吨姜糖,销售收入95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姜糖加工提供原材料的种姜农户每户年收入上万元。吉首市雅溪村几名菜农,因城市扩容而失去土地,他们用土地征用补偿费购车,组建“天下游”旅游车队,现拥有大小豪华旅游车68台,年获利800多万元。永顺猛洞河旅游公司每年从附近村民中雇请100多名临时船工,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古丈县坐龙峡小寨、大寨两个村寨,47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旅游旺季每户月收入近2万元。凤凰县的13个乡村旅游点开发了一批特色乡村游项目,不仅吸引了州内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还吸引了广州、杭州、武汉、长沙、重庆等城市的游客。目前,全州已有25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旅游企业,近43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包茂高速公路的矮寨悬索大桥,创下当年4个世界第一,成为湘西州新的旅游景点
经过不断挖掘打造,湘西州已成为一道集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独特旅游风景线。钟灵毓秀的凤凰古城、原汁原味的德夯苗寨、激情四溢的猛洞河漂流、风韵独特的坐龙峡和红石林等景区,给世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酉水是湘西土家族母亲河,沿途风光秀丽,酉水船工号子极具特点
临河房屋的七彩灯火,江上渔火点点,倒影水中,互相映衬(刘菊桂 摄影)
湘西之美,恰恰美在本真,美在天成,美在质朴,美在厚实——无论景色,无论历史,无论文化,无论人……无不美得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