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园暨陶渊明故居·守拙园景区,坐落在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的黟县陶村,在距黟县县城6公里的陶渊明后裔居住地——赤岭村(陶村)遗址,恢复建成以徽派建筑为特色,且初见规模的“守拙园景区”。
黟县守拙园
陶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村中至今仍保留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之所以称作“守拙园”,是从陶渊明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得来的。“拙”是笨、不灵巧,但“守拙”是守正不阿的意思,也有质朴的含义,引申为自由。这里的“守拙园”就是守住这份纯真和质朴了。
守拙园
刚到门口,立在眼前的是一座门楣上刻有“守拙园”题名的徽州特色石牌坊,朴拙、刚正,如同园名一般。穿过石牌坊,走上数十步石阶,跨入徽州古民居的门楼,映入眼帘的屏风上刻着《桃花源记》全文。停顿片刻,读罢文章,低头走在窄小静谧的石径上,回味着文中的句词,不觉跨入中门,一抬眼,却是另一番景象,12亩的无边天池如镜面一般,扑面而来;还有那三面的远山,一排排的徽州古民居,没有任何的过渡,没有任何的围挡,豁然开朗,真真让人欣喜不已。这一切活脱脱就是“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意境。
守拙园美景
守拙园景区修复了陶渊明故居、水口园林、停车场、旅游接待、名人名言、陶氏源流文化展厅等设施,如今守拙园、文昌阁、“心远地自偏”古匾额、“桃花源记”大型石碑刻、“归园田居”诗碑刻及桃花源文化馆、居住展馆、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贤堂、陶公亭等,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生产生活场景,体现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内涵。
守拙园奇石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诗句,在此处仿佛看到了陶渊明愿做“拙官”,不做“巧官”的志向,表现出他一生要坚守自己纯真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