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广播影视  > 详细页面

宁夏影像的骄傲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唐荣尧 2018年11月21日 阅读量:

镇北堡影视城,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资料图片

  纪录片:无法绕过的一块版图

  代表人物:康健宁

  1984年,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编导康健宁,走进了台里新挂牌的“对外宣传部”办公室,开始了新的工作。

  那是西部正酝酿大开发的时刻。康健宁扛起摄像机,走向喧嚣之外的贺兰山西侧,对准腾格里沙漠中牧民刘泽远的生活场域进行拍摄。这种平民化、直面社会、与基层人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成为他后来倡导的“纪录片精神”。这部纪录片《沙与海》获得第28届“亚广联电视奖大奖”和“星光杯”特别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亚广联大奖的纪录片。

  此后,康健宁又推出了时长180分钟的纪录片《阴阳》,该片被誉为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片中最深刻的一部,成为了康健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独立制片人吴文光曾说:“《阴阳》就象一块大石头,谈当代中国纪录片没有人能绕过它。”

  康健宁担任宁夏电视台副台长后,依然保持外出拍摄的习惯。数月半载或两三年归来时,他就会带回一个让业界惊喜的纪录片,如《晋商》《财富与梦想》《大秦岭》《陕北启示录》等。

  在这些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康健宁为宁夏本土培养了一批制作纪录片的精英。他和高峰联合导演的《闯江湖》,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宁夏黄土高原的生存状态;他和仁学安合作拍摄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从更高视野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复兴历史。在他的影响下,曾经在宁夏军区电教馆工作的彭山执导了《尘封不住的西夏》《朔方盐州》等纪录片。央视“70后”导演张堃,先后推出《紫禁城里的门神和福字》《额济纳汉简》等纪录片,还曾执导具有宁夏本土元素的《解密西夏》,体现了宁夏“70后”纪录片人的实力。

  进入21世纪,宁夏纪录片界继续发声,范俭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2015年,他开拍了知名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此前,他已经有《反思非典》《竞选》《在城市里跳跃》《的哥》《吾土》等作品,多次入选或参加国内外知名电影节或影像展。

  电影:冰层下面的热浪

  代表人物:刘苗苗

  刘苗苗,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剪辑师。1985年,她独立执导了首部电影《远洋轶事》,给中国电影界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1987年,她执导的剧情电影《马蹄声碎》,入围第11届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1992年,由她执导、在固原取景拍摄的电影《杂嘴子》,获得第50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国会议长金奖。

  1993年,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群体里最年轻的女导演,刘苗苗又承担了一项重任,担任宁夏电影制片厂厂长。第二年,她融资并导演了故事片《家丑》,该片获得了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21世纪初,刘苗苗以剪辑师的身份,参与电影《天下无贼》和《非诚勿扰》制作。从2003年开始,她试图将宁夏第一位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石舒清的作品搬上银幕。从动念拍摄西海固的故事,到创作完成剧本,拿到投资,她等待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2016年,由王学博执导、改编自石舒清同名小说的《清水里的刀子》,获得第21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第36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摄影特别奖”和“亚洲电影促进奖”。这部作品取景于宁夏南部山区,有着丰足的宁夏元素与宁夏印记。刘苗苗说:“《清水里的刀子》获奖,有两点让我很欣慰:第一是圆了石舒清的电影梦;第二是验证了我当初对舒清作品适合拍电影的判断是正确的。”

  影视城:另一种推动力量

  代表人物:张贤亮

  今年6月,42集电视剧《灵与肉》在央视八套黄金档开播。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宁夏作家张贤亮的同名小说。张贤亮和“宁夏影视”的记忆再次被勾起。

  1955年,贺兰县境内通义乡周围先后出现了8次移民,这些从北京来的2025名移民很快在这里修建了4个村庄,移民中就有后来一度成为宁夏文化名片的著名作家、文化商人张贤亮。他把贺兰山下一个荒凉和沧桑的废堡,精心打造成中国电影的新摇篮和基地,让荒凉不仅有了市场价值,而且具备了另一种历史价值。

  著名导演张军钊拍摄电影《一个和八个》时,为了寻找拍摄地来到宁夏。时任宁夏文联主席的张贤亮,带着张军钊和摄影师张艺谋前往镇北堡,使那个废弃的古堡有了一个新的角色——影视基地。1981年,谢晋想将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成电影《牧马人》,赴银川找外景地时,张贤亮又把他们带到镇北堡。电影《牧马人》一炮走红后,镇北堡名声大振,张贤亮也从中看到了荒凉的价值。

  1992年, 张贤亮以作品版权税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几百万元,在镇北堡兴办起了影视城。随着《红高粱》等影片在国际上获奖,镇北堡成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地名。

  除了镇北堡影视城,1995年,著名导演陈家林在银川黄河边的横城影视城拍摄了大型历史电视剧《贺兰雪》;兵沟影视城是《边城浪子》《陇中刀客》《西游记·大话女儿国》《不负如来不负卿》《霍去病》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平罗县大水沟诞生了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宁夏各类影视城成为中国影视的又一推动力量。

  宣传片:城市形象的新动力

  代表人物:刘刚

  2016年3月,外交部举办首次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开放的中国:从宁夏到世界”为主题的宁夏宣传片,在外交部蓝厅播放时,引起了来自94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和驻华代表的关注。这个宣传片就出自宁夏导演刘刚之手。他连续几年制作的《这里是银川》《Here is 银川》等城市形象宣传片,成为人们了解银川变化的一个窗口。

  刘刚是以成立银川巨芬视觉创意有限公司为标志跨入影视界的。近年来,他推出了一系列城市宣传片:2008年上海世博会的宁夏宣传片、2014年城市形象宣传片《这里是银川》、2015年米兰世博会宁夏活动周宣传片《看见宁夏》、2016年第九届中国(银川)花卉博览会倒计时一周年宣传片《花儿绽放新丝路》、智慧城市峰会央视官方宣传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7年《2018 Here is 银川》等。今年,他还参与创作了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宣传片《2022,相约在北京》。刘刚创作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成为了一个城市或地域的“视觉名片”。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