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也称为三般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起初是白族长辈对于晚辈求学、学艺、经商、婚嫁的一种教导和祝愿,随着三道茶的文化习俗逐渐深入白族人民的生活,三道茶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为了白族人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饮茶习俗。
三道茶是有烤茶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时期,佛教禅宗在大理迅速发展,品茗悟禅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民间流行开来。明代的徐霞客游历至大理时,见到了三道茶的习俗,就在他的游记中记载:“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所谓的“注茶为玩”,就是把泡茶当作一种品赏的艺术活动,也就是茶道。现在的三道茶,被人们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品茶也是理解人生。
头道茶,苦茶。寓意是要立业,先吃苦。制作头道茶需要把茶罐事先温热,将上好茶叶放其中,再置于文火中慢烤,边烤边抖,直至茶叶微黄并发出清香味,然后冲入少量的沸水,茶罐内即发出阵阵声响并冒出水泡。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内即留下少许又苦又香的浓酽茶汁。头道茶因开水冲入罐时有响声,故又叫雷响茶,或者“百抖茶”;二道茶,甜茶。寓意苦尽甘来。配置时将大理漾濞产的核桃仁切成片,与烤乳扇(牛奶制成的折扇状食品)和红糖等配料一起放入茶杯,然后冲入滚烫的茶水。第二道茶又甜又香且有乳香味,十分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三道茶,回味茶。代表人生奋斗之理,苦尽甘来,回味无穷。制作是将蜂蜜、花椒、生姜、桂皮末等按比例放人细瓷杯,然后冲入热茶水即成。此道茶集甜、麻、辣、茶香于一体,饮时别有风味,令人回味,故名回味茶。这种丰富的滋味也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主人对宾客无言但是浓浓的祝福。
三道茶因其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而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因此不管是人生礼仪的各个阶段,还是各种仪式活动中,都有三道茶的影子。比如小孩的满月酒、男女订婚、建房、丧葬仪式等等,三道茶涉及白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白族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发展,三道茶也逐渐被纳入到旅游规划中。1984年,民族文化宫举办大理画展时用三道茶招待来宾,受到了重视。1985年开始,大理便用此思路,将文化宣传和三道茶迎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1994年,三道茶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表演,受到专家的一致赞扬。1996年,三道茶《迎宾歌》因“中国白族音乐团”到西欧表演而唱响欧洲,此后一路走红。大理借着三道茶的这些卓越的成绩,线下将之与旅游结合起来,再进行相关茶品的开发。2014年,“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俗(白族三道茶)
项目序号:1014
项目编号:Ⅹ-107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云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
保护单位: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参考资料:
1.茶俗(白族三道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
2.王建芹.旅游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大理白族三道茶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6(13).
3.文波,乐夫.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与前景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