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文化  > 详细页面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王国”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许觊佳 2021年10月29日 阅读量: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婚恋丧葬、节日庆典文化的直观反映,“礼失而求诸野”,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许多中原地区已经消失的服饰款式,却在贵州各民族服饰中保存了下来。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大省,丰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服饰,且造型样式之多,当称民族服饰之冠。从古老的贯首服到各种开襟的长袖短袖上衣、从飘逸婀娜的长裙到潇洒的中裙短裙、从紧口中裤到宽口长裤,保留了商周“上衣下裳”、春秋的“深衣”、汉代的“两裆”、唐代的“半臂”、宋代的“抹胸”、明代的“云肩”等不同款式……其中,苗族服饰尤为引人注目,被誉为“中国服饰史的活化石”。

银饰刺绣飘带裙姑娘盛装(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银饰刺绣飘带裙姑娘盛装为无领大襟交领,领后倾。袖、肩、领有刺绣图案,缀银片。下着百褶长裙,外系绣花飘带裙(亦称凤尾裙),头戴大型银角。婀娜中显雄奇,苗人称之为“雄衣”。

岜(biā)沙服饰(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岜(biā)沙圆领男装(右):岜沙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当地人长期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在岜沙,男孩在成人礼后,都将拥有一把属于自的火药枪。岜沙火枪手柄类似手枪,枪管很长。通常,男子盘椎髻,包粗绳状的挑花白头帕,打结于额前。青年挂耳环戴项圈,上穿无领右衽铜扣衣,下着宽脚裤,腰间系蜡染包和花带。服饰布料采用自织自染的紫色亮布,刺绣与独特的枫脂染配搭尤其和谐。

  岜(biā)沙女装(左):该服饰少女盘发于顶,插木梳;妇女绾偏髻于左。上穿对襟无领无扣紧身小袖衣,袖口、衣摆饰以栏杆花和花带,内栓蜡染围胸。下着蜡染百褶裙,左右两边饰红、绿、白布条,套蜡染脚笼,系花带下垂。

鹭鸟纹彩色蜡染女套装(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该衣裙1987年出土于贵州省平坝县齐伯乡桃花村棺材洞。套装的蜡染线条流畅纤细,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色彩搭配典雅,其彩色蜡染当属我国最早,为我国古代蜡染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

彩色蜡染对襟女装(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该服饰主要分布于织金、黔西等地。上衣为对襟无扣长袖衣,衣长及臂,衣领、衣袖、衣背、衣襟等处镶贴钩藤纹刺绣花块。下身着裙,裙身以三段主色拼接,裙腰为蓝色条状手绘蜡染布,裙腰以下拼接红色系卷草纹马尾贴布绣,最底端多以黑色棉绸布料拼接。穿着时,衣裙外还要系蜡染围腰片与刺绣飘带。

绣花镶边女袍(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长袍自汉代出现后,一直流行到近现代,曾是贵族、百姓都普遍穿著的服饰,贵州彝族妇女至今仍作为日常生活服饰在使用。

水城南开苗族着雉羽冠刺绣男装(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该服饰男子头戴锦鸡羽尾帽,上穿对襟长衫,两片前摆交叉系于腰间,束腰带,外披挑花坎肩,下着裤。

梭嘎长角苗蜡染刺绣少女盛装(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长角苗少女13岁左右,母亲会为其准备全套崭新的刺绣服饰,去参加长角苗重要的成年礼仪,即从正月初四到十四为期十天的跳花坡习俗。该服饰中最醒目的是背后沿腰际垂下的后摆满绣片,滚着黑边的绣片披至小腿,长袖片与短上衣连接在一起,走起路来飘逸婀娜。

从左至右:云雷纹彩色蜡染女盛装、湖蓝涤纶布镶布条挑花右衽女袍、蜡染镶挑花女装、凤凰牡丹麒麟刺绣女盛装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