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岁月留痕  > 详细页面

且兰国的前世今生

来源:黄平县人民政府网 2022年08月29日 阅读量:

  漫漫历史,滚滚长河,神州大地,古国神秘(夜郎、楼兰和大理为三大神秘古国)。而在黔中大地,同时并存着夜郎和且兰两大部落酋长古国,它们此消又彼长,璀璨文明数百年。秦砖汉瓦,世事沧桑,古老的且兰国,已神秘地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黄平,因旧州土黄地平而名。这里群山环绕,气候宜人,大坝万亩,阡陌纵横,物产丰饶,富甲一方。从而成为“云贵最秀地,且兰古国都 ”。从史料记载、居民演变、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无不诉说着且兰古国的前世今生。

  且兰前身 两大古国

  【鬼方古国】濮人炼丹,巴人熬盐,传说年久。《周易·既济》史云:“(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竹书纪年》:“(殷商)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大戴礼·帝系》:“陆终(荆楚之先祖)氏娶于鬼方氏”。《逸周书王会》:“卜人以丹沙(朱砂水银)” 。由此,说明公元前1046年以前的夏商时期,西南已有濮人部落建立的古国“鬼方”。

  【牂牁古国】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管子•小匡》记载:“葵秋(今河南兰考)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胙(一种祭肉)于桓公……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这是文献中关于牂牁古国的最早记录。牂牁国以牂牁江(盘江)而名。公元前476年,另一支濮人部落占领了中心直属领土,以夜郎邑为中心,定国号为夜郎。原来牂牁国君及其族人迁于夜郎邑东北面的小邑,改国号为且兰。也即:古牂牁国衰落,变成了“夜郎国”东部的“且兰国”。

  神秘古国 且兰旧州

  2000多年前,且兰国,是与夜郎同时存在的部落酋长国,是一个崇拜生育的古老国度,“且”最初是生殖器的象形,这与残酷的战争与艰难的迁徙有关。

  且兰,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中国历史巨著上。《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初,楚顷襄王时(公元前298年),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牂牁地多雨獠,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无蚕桑,故其郡最贫。”《汉书·地理志》:“沅水出牂牁,东南至益阳入于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水经注》曰:“沅水出牂牁且兰,为傍沟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记:“汉且兰国邑,在今贵州黄平县西之老黄平,系贵州东部最大之一湖迹平原,农业发展在黔东地区为最早,故秦汉时已建成且兰国。”

  《史记.西南夷列传》:“及至南粤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当击南粤者八校尉击之。南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柯郡”。《百越源流史》也记载:“黄平旧州属且兰国,而且兰国在春秋时已存在,直到汉初。周代黄平属且兰,现广西宁明县黄山岩画,绘画了1300多个人、兽、器物,男女人像全部是裸体的,其中有许多男人粗大的生殖器,当许多且兰人由贵州黄平一带南迁至此。”

  贵州省黄平县现存有天官寨的遗迹,有寨碧和寨勇等村寨名。寨壁是文官,即文臣就在天官寨隔壁,国王遇上什么国家大事便于进诏商议。稍微远点的是寨勇,这是武将住的地方,既为了保护国王和文臣的安全,也容易觐见。黄平县苗、革家人、土家等少数民族历来一直称旧州为“旺珍”或“王简”,译成汉语即为“皇城”、“皇帝的家”、“皇帝居住的地方”。现今的《议榔词》和《仰阿瑟》,有力地证明了且兰苗族的议榔(一个地区和范围的组织公约)和鼓社(规范宗族有血缘关系内部行为制度)两种制度的存在。而旧州古城垣的留存,历任朝廷命官杜琢章、陈世钅庶的墓碑发现,汉印“故且兰徒丞”的保存、古屋、古街、古井的大量存在,无不诉说着旧州、见证着旧州,是春秋战国和汉朝时期的且兰古国都。

  后世且兰 文史飘香

  《黄平县地名志》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改建牂牁郡,黄平旧州为郡治所在。”汉,两晋南北朝及隋,也置牂牁郡。唐置充州韶明县;北宋筑珍州(乐源郡)黄平城,南宋和元置黄平府。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公元1413年,明朝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全国第13个行省,且兰为贵州的黄平州。清移黄平州至兴隆(新州)卫,民国改名为黄平县。

  黄平旧州,书写了无数人间奇迹、人文史诗和革命的红色情结,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圣地和福地。旧州古城,有着“金盆”、“银碗”、“玉带”、“明珠”的美称。飞云崖为黔南第一洞天。附近的浪洞,传说居住着几条龙,一条勤龙(现地名)为民治水,造福于民;一条懒龙,在天然溶洞(龙门冲的风洞,也叫懵龙宫,浓缩了喀斯特地形特有溶洞景观,号称黔东第一洞)里睡觉。同时有十万营贵遗址,森林温泉也吸引着八方来客。石榴寨走出去的石赞清官至晚清工部右侍郎,最后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著名作家郭沫若的生母杜邀贞出生在旧州,并在旧州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童年。美国“飞虎队”队长陈德纳将军1941年时多次人在旧州机场起降飞机抗日。1934年10月,肖克将军在旧州天主教堂得到的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从而顺利转战贵州,后来,传教士勃沙特将自己跟随红军十八个月的所见所闻写成书,1936年在英国伦敦正式出版《神灵之手》。而1934年12月26-30日,毛泽东等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过黄平,进驻黄平,进行了桔林密谈,奠定了猴场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基础,实现了革命的转折。小学语文课本中《旗手的责任》一文,就是一位老红军战士讲述了红军长征攻占黄平县城尖山坡的战斗故事。

  且兰古国地 后人世代发

  且兰国地,以革家人和苗族居住偏多。随着人口的流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族等民族也逐渐融入到且兰古都生活,形成了多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氛围。

  革家(待识别民族)是稻作民族之一,是帝尧时代羿的后代。俗语云:“开荒辟草,革兜最早”。“哥摩”因弓箭而名。革家人的射日传说、射日服饰和头饰、祭祀活动等方面展示了革家人与羿的联系。《隋书·南蛮传序》:“舞阳为僚人地名”。僚人为革家,是黄平这块土地的古老人、原住民,古时曾经长期生活在旧州、浪洞、上塘一带,也有迁至重安镇周围和野洞河镇一带。在革家社会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且兰王的有趣故事。同时,人们仍然保持着打牙、象祭、稻作等古代习俗。

  苗族是一个苦难和团结的民族,最早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伟大历史人物:黄帝、炎帝、蚩尤。蚩尤,为九黎之君,是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为远古时代的“三苗、南蛮、荆蛮”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威振华夏,文明先进,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蚩尤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路史·蚩尤传》:“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蚩尤部落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个农耕部落总称,即酋长与81个九黎氏族诸部落人民的共同名称,因其居地产盐和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而实力雄厚。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迁徙、融合。距今大约5000余年前,在河北涿鹿发生了“涿鹿之战”。逐鹿战败后,苗民退到洞庭湖一带,逐步形成“三苗”部落联盟,再后不断向西向南流离颠簸和大搬迁,其中一部分苗族人民迁徙到了贵州黄平,开荒垦地,生儿育女,创建家园,和革家人一起,在且兰古国辖区繁衍生息,并借鉴革家稻作经验,学会了粟米作业。蚩尤陵,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蚩尤城在(安邑)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今为山西运城市安邑镇)。如今,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蚩尤被奉为“兵主、战神、冶炼始祖、杂技始祖”等来崇敬和缅怀,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绶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同时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历史是成功者所写,胜王败寇,邪正分明,史料中歪曲和贬毁敌人形象,损反则突正。而生活事例告诉人们:好和坏无绝对标准,好可变坏,坏也可转好。岁月流逝,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已是万姓一家,多元一体,同根同脉,龙腾虎跃,竞争团结,共同创造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从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看:黄帝、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三个伟大始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神州儿女已在河北建设了“三祖堂”,长期供人们缅怀瞻仰。

  且兰看今生 黔地胜江南

  长期以来,人们对黔地多偏见:“黔驴技穷(黔本无驴,好事者为之)”、“夜郎自大”、“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

  夜郎自大的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公元前122年汉使到滇国和夜郎国时国君的问话 “汉敦与我大?”中原人以正统自居,此话从而演变比喻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人。事实上,战国时代的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夜郎国内实行的这种耶朗制(氏族单位),形成了一个以经济与文化为纽带的庞大社会组织,整个夜郎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耶朗组成。核心虽在今贵州,但它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达东南亚各国,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夜郎国的对外贸易非常活跃,中国南方的丝绸之路便是从夜郎国转运到中亚、印度等地,再转往波斯、西亚、地中海沿岸等地。且拥有黄金、白银、丹砂、国漆等当时的重要资源,有点像当今拥有石油资源的中东诸国,国富民强,且有精兵十余万,“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夜郎能拥有精兵十余万故“汉孰与我大?”并非“夜郎自大。”

  的确,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进了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晴雨莫测,山路崎呕,有惊心动魄之感。然而,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水多是实情,但说“天无三日晴”却不免夸张。现今黔东南,气候已变暖,天堑变通途,县县通高速,高铁和飞机便利,经济在飞速发展,已是今古两重天。

  新时代的且兰国地,以完好的自然生态、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独特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赢得国人的好评和世人的惊叹。到处是奇山秀水绿树,没台风,少地震,冬暖夏凉,湿润清新,是世人“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避暑避寒胜境(昆明多风、贵阳太冷、湖南太热)和人类心灵栖息的理想家园福地。这里,杉乡林海、斗牛摔跤、温浴漂流、苗家飞歌、侗族大歌、板凳舞、锦鸡舞、古法造纸、瑶浴、蜡染、石砚等,都是黔东南原生态文明的真实传承载体。同时水电开发,动植物种类等资源丰富。

  今后,我们将结合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苗侗民族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名人典故等,努力将“歌舞之州、百节之州”等包装成集长江三峡之雄伟,桂林山水之秀丽,四川九寨沟之幽雅的“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让黔东南成为山更青,水更绿,风更清,气更爽,民族歌舞更浓,民族文化更厚的生态文明区。

  明代,武当鼻祖张三丰和军师刘伯温,曾分别预言“头在青岩堡,腿在四方河,五百年后旁魄,气贯皇城阁”、“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我们坚信:黔东大地也因古代的且兰国,而在《史记》这个博大思想的历史天空中如星闪烁,永放光辉!黔地胜江南,明天更美好!

  

  资料来源:黄平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