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贵阳专题 > 轮播图  > 详细页面

批林村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8年06月05日 阅读量: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批林村,散落在典型喀斯特地貌中,与丘陵为友,居于其间;与稻田为伴,安于其中。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地丘陵,平均气温在12到14度的适宜气候,造就了温暖适宜、风景如画的的批林村。

  山外连山,村内连树。批林村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着独特的风光的村寨,6000余亩的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0%,全村坐拥秀山清风,坐拥主要森林植被松树带来的风卷松涛。

  批林村区域面积为7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组小组,6个自然寨,全村共有264户,共1084人,主要居民是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批林村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较多的保留了民族文化。 村寨文化较为重要的一项是,信仰寄托。信仰寄托指的是村民将对于天地、先祖、神鬼媒介选择为某一特定的事物。批林村的古树,正是这样的代表。批林村的古树,树干笔直,树皮坚硬粗糙,树干上已有苔绿攀附。时光如梭,沧海桑田,批林村的古树依旧在迎风临雨,昂然挺立。依旧作为批林村人的信仰寄托。

  批林村传统民居背靠青山,门迎青山,这是批林村苗族人的生活写照,与大自然相伴相携。批林村传统民居,已经没有了早先的清亮木色,印入眼中的是青褐一片的旧色。旧色中有着时间的沉淀,和人际烟火的弥漫,入眼中,便是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批林村传统民居为全木结构的吞口屋,常见为三间并列,上下两层。第一层居中的房屋为堂屋,屋外壁内缩一柱形成吞口。房屋底下还有一层垒砌平整的石基,用以将吞口屋与土层隔离,达到防潮防湿的目的。石基也随着人们的踩踏,变得圆润,与传统建筑一起,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之一。时间的冲涤,石基也开始泛起了亮黑色。

  批林村除了传统民居之外,自然还有属于他们的传统服饰。批林村的男子传统服饰较为简单,主要以青蓝色斜襟长衫为主,头饰用六米长的布条围成的帽子。在批林村鬼师的穿戴中,与众不同的是,鬼师还会外披一件亮黄色大衣,胸前带有银圈。

  而批林村的女子传统服饰较之男子则略显复杂。批林村女子上衣以短袖开衫服饰为主,短袖开衫服饰颜色多变。在短袖开衫上还需戴上刺绣而成的背牌,背牌分为两扇,一前一后。后背牌较大,但较短。前背牌较长,长至腰,背牌系带上绣有图案,以花草为主,颜色多变,前背牌需要用腰带系住。批林村年轻女子在背牌之上还会带上银饰,胸前银饰以银圈为主。后背则是一串图案银饰,图案多花草。除了前后背牌有银饰外,前后背牌系带上也有圆形雕花银饰。批林村女子下裳则是以百褶裙为主,百褶裙颜色多以黑色为主,在下裙摆绣以白边。百褶裙前还有系有两层黑色围腰,身后有三条彩带自腰间垂下,垂至小腿。彩带颜色亮丽,图案优美。批林村女子头饰是用六米长的青褐布折成,形式像一只船,称为百褶帽,常用重大节庆,一些女子还会在百褶帽上绣上彩巾。

  女子服饰腰间的腰带,会连缀珠帘,给服饰整体添光加彩,使服饰整体看上去更加鲜艳亮丽。批林村人不只是在传统节日当中会穿着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穿戴象征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批林村传统服饰上的图案,都来源于自己的刺绣。批林村女子刺绣图案的多少和优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标识了苗族妇女的勤劳能干,所以批林村苗族女子的刺绣图案复杂变化,集优美与实用一体,绣在传统衣服上,显得典雅大气。传统的刺绣一针一线,一穿一引,将处理好的麻布绣以几何、花朵等图案,以针线的方式赋予了苗族衣饰鲜活的生命力。

  作为苗族最著名的芦笙,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而批林村的罗朝贵老人是高坡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师,也是省级文化传承人。作为传承人,罗朝贵老人不仅对芦笙文化了解颇深,他对于批林村的服饰、刺绣等都有深入的了解。作为芦笙制作师,他与批林村其他村民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其衣饰上。其衣饰为褐色,头饰则是用绣有图案蓝布围绕。作为芦笙制作的大师,罗朝贵老人对于芦笙非常热爱,在平时自己也会拿出芦笙,一个人跳起芦笙舞。78岁的他,步伐依旧矫健,眉目神色间,依稀能看见年少时的鲜衣怒马。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笙斗,笙斗呈淡黄色,外部涂饰桐油,木纹清晰,外表美观,故有“金芦笙”誉称。

  批林村的传统芦笙舞,充满力量、优雅。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舞者跟随芦笙曲或弯膝跳步,或斜跨踢步,舞蹈动作虽然简单,却能完美地表现芦笙的节奏。

  批林村芦笙曲不限定地点,只要芦笙响起,田间地头,都可以起跳。芦笙曲曲调深沉而又悠扬,配着蓝天白云,稻草风香,整体舞蹈与天地相合,令人沉浸其中。

  随着清风的飘荡的,不仅是白云,还有批林村的古歌。批林村的古歌自开天辟地开始,讲述了数千年的历史,是苗族人的史诗。古歌作为历史记载,几乎烙印在批林村人的骨子里,农闲时,草垛旁,铭记于心的古歌,伴着批林村人的传统服饰,让人梦回远古。

  批林村有耕地面积724.5亩,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如今全村年人均村收入为3360元。

  结合实际,奋发向上的批林村,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坚定的前行。他们利用当地特色,结合上级政策,踏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批林村学生现在全部迁读于杉坪村的民族小学,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批林村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批林村为了满足村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建有藏书丰富、种类繁多的图书室。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日常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日常问题查询条件,适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批林村通户通组路铺设完毕,道路条件较好,还有公共车辆停靠站台,为前往贵阳市花溪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青山环绕的批林村,不再是沿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一套发展模式,而是跟随时代潮流,谋求新的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民族村寨。它以独特文化氛围,造就了属于自己的村寨名牌。注重生态、文化、自然的共同发展,成为批林村的发展契机。

  

图文均来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采集》摄制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