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概况  > 详细页面

融水苗族自治县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6日 浏览量:

  【基本情况】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柳州市北部,东临融安县,南连柳城县,西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接壤,北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与三江侗族自治县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624平方公里,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融水镇,县城位于东经109°14′,北纬25°04′。辖4个镇和16个乡,205个村(居)委会(图片摄影:刘军)。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至1952年7月融县隶属柳州专区。此间,1951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于次年9月成立融安县;1952年11月,以原融县中区为主,先后从罗城县、融安县、三江县和贵州省的从江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了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5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至1958年改属柳州地区;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改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至2002年12月改属柳州市。

  【人口与民族】  2013年总人口为49.8万人,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38万人,占总人口的75.04%,其中,苗族人口21.17万人,占总人口的42.51%。

  【地势地貌】  县境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摩天岭海拔1938米,元宝山海拔2081米。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

  【气候条件】  融水地处回归线以北,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干燥,雨热同季。全县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历年(1959-2000年)年平均为19.4℃,历年值介于18.6℃-19.8℃之间。最冷月是1月,大部分地区6.3-8.9℃之间;最热月的7月,大部分地区在28℃以上。最高气温大部分为36-38℃。

  【动植物资源】  融水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高等植物303科、1232属、3332种,种类仅次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和伯乐树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金毛狗脊、粗齿杪椤、杪椤、小黑杪椤,华南五针松、福建柏、鹅掌楸、樟、闽楠、任豆、野大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马尾树、喜树和香果树等17种。

  野生动物有30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鼋、蟒蛇、熊猴和金钱豹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鲵、小天鹅、林麝、水鹿、细痣疣螈、虎纹蛙、白鹇、红腹锦鸡、黑熊、灵猫、苏门铃等45种。其中在元宝山发现的崇安髭蟾、镇海林蛙、蓝翅叶鹎、棕褐短翅莺4种为广西新记录种;有昆虫769种,分属152科,其中特有种30种,珍稀种类19种。

  【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发现矿种40种,主要有钨、锡、铜、铅、锌、铁、铂、锑、高岭土、蛇纹矿、硅石等。矿产地约190个,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元宝山周边、摩天岭西侧、融水至洛西三大区块。主要矿产锡查明的金属量为75717.9吨,占广西的3.7%;铜查明的金属量为37540.79吨,约占广西10.55%;锌保有的金属量为45022.15吨;镍查明的金属量约为241850.9吨,约占广西29%;蛇纹岩查明的金属量约为10920.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第十位。

  【水电资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柳江上游融江河段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元宝山是广西第三高峰,香粉乡再老一带是广西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除都柳江、融江自北偏东往南流过县境外,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还有2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河流有融江、贝江、英洞河、杆洞河、大年河、泗维河、田寨河等七条河流,年径流量达65.21亿m3,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据规划资料,全县河流水能蕴藏量达54.65万kW,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1万kW(不含元宝山抽水蓄能电站120万kW),设计年发电量19.96亿kW·h。2006年,全县引资新建小水电站9个,装机总容量3.5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1.592亿元。建成中小水电站5个,总容量8.59万千瓦。年发电量 3.57亿度,产值0.715亿元,纳税12150万元。

  【人文景观】

  1.寿星岩在县城南端。一弯绿水环绕着一座挺拔的青山。半山一洞,洞内有寿星寺,寺内住着憎尼,常年香火缭绕。洞口有一高二丈的寿星塑像,栩栩如生。寺内有宋代碑刻及诗词石刻。穿洞而出,在山崖上建有静观楼,登峰顶远眺,一览融城全景,融江傍城而过,满目一片生机。

  2.真仙岩。距县城1000米。洞中有“天下第一真仙岩”刻题字。洞高三十余米,如此高大岩洞广西也不多见。一条灵寿溪穿岩而过,可以划船。洞内壁上石刻宋碑三十多幅。四周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妙趣横生。北宋蔡京的《元祐党籍碑》、天道子的《人物像碑》为自治区重点文物,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洞中住了十三天,写下五千字游记。

  3.奇古淳厚的民族风。独具特色的苗寨、民居。苗寨多傍山依水,一个村屯十多户到几十户不等,远望鳞次栉比,颇为壮观。建筑采用吊脚楼形式,全用杉木建成,不需一钉一铆。柱子端和前门上沿用古老习俗,雕龙刻凤,画花描草,虫、鸟、鱼、兽无所不有。尤以村屯文化中心芦笙坪上均坚雕龙绘凤的芦笙柱,展示出苗族文化关系与异质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4.百节之乡。节日是苗族人民团聚、祭祈、怀念先祖以及重大纪念活动,年轻人社交等重要形式。参加节日的人少则2000~3000人,大的节日都在万人以上,方圆几十里甚至百里以外的群众都赶来助兴。节日那天,小伙子们带着芦笙、芒筒,中老年人牵着披红的马匹、牛,提着画眉鸟笼,姑娘们盛装艳服,环佩叮当,从四面八方吹笙踏歌而来,一派欢乐景象。主要节日有:苗年、古龙坡会、芦笙会,二月社、拉鼓节,摔跤节、新禾节、闹鱼节、砍旗节,以及与汉族共享的春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内容有芦笙合奏,芦笙赛、跳踩堂舞、对歌、坐妹、斗马、斗鸟、赛马等各种活动。

  5.芦笙、舞蹈与苗歌——苗族文化精萃。芦笙在湘、鄂、川的苗族中已失传近二百年,而融水苗族却依存至今。他们用芦笙的不同曲调表现其喜、怒、哀、乐的情感。在男女青年中还会吹奏木叶,其声尖锐悠扬,婉转动人。

  6.别有风味的饮食。酸肉、酸鱼、酸鸭、重阳酒、酒歌等,别有风味、乐趣。

  7.精湛的手工制品。剌绣、银饰、织锦、蜡染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8.苗山特产。融水土特产种类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传统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黄糖、茶叶、香粳糯、笋干、沙田柚、三防鸭等,其中玉融牌沙田柚、三防香鸭,为自治区名优产品。汪洞、滚贝一带所产香猪、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甘口而不腻,肉有异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目前香猪资源尚未开发利用。米质特优,饭香清新沁人的香粳糯,是人们过年过节制作特佳食品的原料,为三防、汪洞、杆洞等乡镇的特产。由于单产较低,种植面积有限,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为此,有待加强香粳糯品种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产量,保持和提高品种质量,充分挖掘该品种潜力。青林山、滚贝老山、九万山及元宝山,盛产箭竹笋(又称火烧笋),品味细嫩、脆甜,历来群众加工成笋干出售,近几年台湾商人进滚贝收购,就地办罐头加工厂,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为提高。其他特产有药材和原料产品如木薯、山苍子、五倍子、灵香草、棕皮、芒心、白藤、龙须草等。

  【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贝江、元宝山、真仙岩、老子山、龙女沟和雨卜村东兴旅游景区,其中“贝江风光风情游”已列为桂北黄金旅游热线和广西三大旅游热线之一,元宝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雨卜村东兴旅游景区是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龙女沟、田头苗寨是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图片摄影:刘军)。

参考资料: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