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是三峡库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森林面积11.53万公顷。
【地势与气候】 石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形成两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
【历史沿革】 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黔中郡。秦至东汉年间以境内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忠县)、涪陵县(今彭水县)。三国至十六国成(汉)时期属涪陵郡涪陵县。南北朝至北周分属巴郡(今重庆市)、临江郡之临江县。唐武德二年(619)分浦州(今万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石砫 宣抚司始理民事,隶重庆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隶夔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归流,置石砫厅,仍隶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石主 县,隶川东道。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十月先后隶四川省第八(署址酉阳)、第九(署址万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砫隶涪陵专区。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改石砫县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6月至2000年6月先后隶四川省、重庆市黔江地区(开发区),2000年7月直隶重庆市。
【行政区划】 2016年,全县辖区内辖33个乡镇(街道),分别为3个街道: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17个镇:西沱镇、黄水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枫木镇;13个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
【民族与人口】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全县共有民族29个(包括汉族),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独龙族、侗族、哈尼族、瑶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壮族、彝族、黎族、傣族、鄂温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门巴族、基诺族、撒拉族。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5465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673人;全县常住人口38.65万人;户籍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9.3%(六普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3‰(公安口径);年末城镇人口15.30万人,城镇化率39.59%。
【自然资源】 一是生物资源呈多样性。全县目前拥有有野生植物2216种,树种197个,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杉、银杏、桢楠、珙桐等;是“活化石”古生水杉仅存地之一,国家挂牌保护的水杉母树有28株;树龄500年以上,一级挂牌保护的树种水杉、铁定杉、红豆杉、银杏四种共128株;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银杏、板栗等森林食品94种;草地5.07万公顷(其中3333.33公顷以上的草场有4处);野生动物441种,国家保护动物52种,其中一级保护9种,二级保护43种;中草药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二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天然气、铜、铁、铝、锌、银、镉、金、磷、石灰石、大理石等20多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55亿吨以上,远景储量3亿吨;铅锌矿探明储量220万吨、远景储量40亿吨以上;石英砂岩(硅矿)探明储量1.37亿吨,远景储量40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2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2400~4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200亿吨。三是绿特资源量大质优。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主要有黄连、天麻、山茱萸、何首乌、佛手、青蒿、银花、厚朴、杜仲、黄柏等200多个品种,石柱黄连尤为著名,是中外闻名的“黄连之乡”,常年在地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60%以上和世界年产量的40%以上。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特。具有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土家风情的特色旅游业快速起步。有中国历史名镇西沱镇云梯街,佛教胜地千年古刹银杏堂,避暑胜地黄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城东回龙山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陵园,秦良玉屯兵抗清遗址万寿寨,城内秦良玉大都督府遗址,千古之谜的岩棺墓葬群,太白岩石壁置南宾县的碑刻,高原明珠黄水月亮湖、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镇仿土家民居一条街,绿草如茵的千野草场,山水交融的藤子沟水库。绿树成荫的玉带河公园、滨河长廊、旗山公园等景点。
石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明末,石砫土司秦良玉亲率“白杆兵”两次援辽,屡建战功,受封太子太保忠贞侯,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对越反击战一等功获得者(师党委追认)王顺蛟,“爱民模范”陈太江(成都军区授予),实践“三个代表”好干部黎昌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等都生长在这里。以石柱土家山寨为原形的电影《太阳出来喜洋洋》已在重庆、石柱首映,石柱“啰儿调”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