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记文学。桑吉坚赞(1452~1507)著。桑吉坚赞又名乳毕坚金·藏宁黑如嘎。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取法名桑吉坚赞。后随萨迦派大师云登嘉措学习萨迦法要。自幼崇敬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并以其为楷模。他隐居深山岩窟潜心修炼,后云游西藏各地,远至尼泊尔。所到之处,广收信徒,宣扬佛法,受到各地僧众敬仰。桑吉坚赞不仅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更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家,除《米拉日巴传》外,还著有《玛尔巴传》和《日琼巴传》。其中以《米拉日巴传》成就最高,为当时和后人广泛传诵。
《米拉日巴传》
《米拉日巴传》成书于1488年,在这之前,有关米拉日巴的种种传奇式的事迹就在民间流传。桑吉坚赞是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原著有定日、德格、拉萨和北京等藏文木刻本传世。最早的汉译本是1949年由王沂暖先生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藏圣者米拉日巴的一生》,1955年重版。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第三版时改名为《米拉日巴传》。该社同时出版了根据德格版校定的藏文本。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刘立千先生根据198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版校定并加注的汉译本,这是国内首次出版的汉文全译本。国外有英、法、日、德等译本。
《米拉日巴传》以传记文学的形式,记述了米拉日巴坎坷、奋发的一生。米拉日巴(1040~1123)出生在一个经济优裕的家庭,7岁时父亲过世,留下他和母亲、妹妹过着孤寂的生活,后来伯父、姑母侵吞了他家的财产。母亲策噶瑾是位坚强的妇女,她忍辱受气,督促儿子学咒术,以报深仇。米拉日巴不负母望,学成咒术后杀死了伯父的儿子、儿媳,以及助恶亲邻30多人。伯父、姑母虽幸免,但其庄稼被冰雹击毁。事后,米拉日巴深感造孽匪浅,悔恨莫及,便投当时的佛教大译师玛尔巴门下修习佛法,以消罪过,获得法要后,隐居深山空林修炼,终于得到正果。从此开始周游西藏各地收门徒、扬经法,成为极受人们崇敬的高僧。米拉日巴劝善惩恶的讲经活动,引起了当时的格西杂铺巴的嫉恨,1123年被杂铺巴所害。
由于作者世界观所限,全书主要是宣扬佛教的因果和宿命论的哲学,认为人要服从天命,甘心忍受苦难和折磨,这样才能赎掉过去积下的“罪孽”,最后得到“正果”。另方面,由于作者以史实为线索,客观上暴露了当时残酷的掠夺、欺凌等社会本质,因此,它对研究11~12世纪藏族社会生活、宗教文化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