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蒙古族  > 详细页面

八思巴字《蒙古字韵》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浏览量:

民族古文字欣赏:蒙古字韵

  这是元代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的范本。按韵书的体制编成,是八思巴字文献最重要的一种。编于1269-1292年之间,编者未详。原书已佚,今存为元朱宗文于元至大戊申年(1308年)所做的校订本,今存一个旧抄本,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朱校本《蒙古字韵》分上、下二卷,上卷34页,下卷31页,外加封面3,底页1,共69页。下卷第30页(麻韵)至卷末“回避字样”之间有残阙。内容有刘更序、朱宗文序、蒙古字韵总括变化之图、校正字样、字母、篆字母、韵书正文及回避字样等。韵书分15韵目:一东、二庚、三阳、四支、五鱼、六佳、七真、八寒、九先、十萧、十一尤、十二覃、十三侵、十四歌、十五麻。每韵又分若干韵类,每类按声类顺序排列同音字组。同音字组上冠八思巴字字头,下列所拼汉字,汉字标平上去入四调,并以此为序。序文每半页(面)9行,行12字;韵书每半页10行,每行除八思巴字字头外,各l6字。本图为下卷第4页下、第5页上的书影。本书编写目的是为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时“备检”之用,收八思巴字字头814个(残阙部分可补约35个),汉字9149个(残阙部分可补约302个),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元代汉语语音,是研究八思巴字汉语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对研究八思巴字本身也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自20世纪初以来,中外学者对本书进行了整理、转写及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照斯图、杨耐思1987年出版了《蒙古字韵校本》。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