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黄河“几”字湾南岸,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全旗242千米,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这里曾为历代“骑射之地、游牧之所”,孕育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流传在沿河地区的“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宫廷赞歌,被称为研究蒙古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洛柴登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草原瑰宝”的国家一级文物鹰顶金冠饰也出土于杭锦。2013年,杭锦旗被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称号。
杭锦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2年,现在岗演职人员53名。乌兰牧骑成立以来成就显赫,岳生金、拉苏荣、杨玉兰、白玉芳、达丽玛、阿丽玛等国家级表演艺术人才,均出自杭锦旗乌兰牧骑。1999年首届鄂尔多斯文化节展演文艺晚会《穿沙礼赞》、2002年鄂尔多斯市专业文艺汇演专题晚会《杭锦飞歌》、大型歌舞《鄂尔多斯婚礼》等所编排剧目无不受到各界关注和赞扬,分别荣获自治区级、市级创作和表演奖;其中舞蹈《穿沙魂》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鄂尔多斯杭锦旗乌兰牧骑,曾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加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应北京市旅游公司邀请参加第四届“中国长城仿古艺术节”和“北京龙庆峡旅游避暑节”演出;应大连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中国·大连烟花爆竹节”演出。
2002年9月受韩国邀请,中国文化部委派成功参加了“国际生命与科技博览会”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多国各界人士的好评。
2000年—2003年度被评估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
2005年《杭锦神韵》获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
2006年8月参演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国内蒙古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草原文化节专业调演,获优秀演出奖。
2006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第三次评估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
2007年8月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十佳乌兰牧骑”。
2010年1月,受拉萨市城关区邀请参加2009年电视颁奖晚会。
2010年8月,在第五届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被评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乌兰牧骑。
2009—2011年度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评估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
2012年—2014年度在全区乌兰牧骑评估中被评为“一类乌兰牧骑”。
2013年6月参演鄂尔多斯市文艺团体汇演获银奖;其中《魅力杭锦》《远去的驼铃声》《查尔达斯》获表演奖,《七星湖》获创作奖。
2013年11月《嘎达梅林》参演蒙古国“国际呼唛大赛”获优秀奖。
2013年8月《婚礼赞》参演“成吉思汗杯”鄂尔多斯婚礼祝颂大赛获金奖。
2014年7月《弓箭颂》参演八省区第四届“吉鲁根”祝颂词大赛荣获一等奖。
2015年6月古如组合节目《启程》与《远行的驼队》获得由八省区蒙古语协作小组办公室、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中国游牧文化节组委会联合举办的《星光草原我的梦》栏目八省区“哈布图哈撒尔”杯呼唛大赛三等奖。
2016年,杭锦旗乌兰牧骑编创的舞台蒙古短剧《和谐四瑞》参加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蔚蓝的故乡》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凭借其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
《和谐四瑞》通过简单的寓言故事,以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和简练的蒙古语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团结友爱的现实主题,成为一部融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剧目。
同年,蒙古剧《阿拉腾鸿达嘎》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并入选为2016年内蒙古文联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优秀戏剧剧本。
2017年8月,杭锦旗乌兰牧骑演职人员受邀参加迎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反响热烈。
2017年9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内蒙古首届蒙古语戏剧节在锡林浩特市举行。经过6天的精彩演绎,来自区内各盟市选送的10部剧目和17部小戏小品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道精美的视觉盛宴。杭锦旗乌兰牧骑选送的《阿拉腾鸿达嘎》与《和谐四瑞》共获10项大奖:《阿拉腾鸿达嘎》获得优秀剧目奖和最佳服装奖;编剧旺扎拉脑日布获最佳编剧奖,导演那布庆花获最佳导演奖;演员乌日嘎、魏晓东获得剧目表演银奖,格日勒图、乌云娜获得剧目表演铜奖;《和谐四瑞》荣获入选剧目奖;演员娜仁获得剧目表演铜奖。
杭锦旗乌兰牧骑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将精品剧目创演作为重点工作,规划了以蒙古剧为核心的长期戏剧创作计划,被自治区文联授予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剧创作实践基地,精心打造出了一批精品戏剧艺术作品,博得社会各界好评。
(原作者为闫鹏飞,编辑对本文略有修改)
参考资料:
1.杭锦旗人民政府网
3.新浪内蒙古旅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