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芒颜村的村民们在崭新的村活动室前笑逐颜开(民族画报和勇 摄影)
德昂村寨的幸福路
在神奇的高黎贡山脚下,美丽富饶的云南保山潞江坝西岸,居住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德昂族。烈日下,走进潞江坝里的芒颜村,德昂族元素的标志太阳和龙跃然眼前,一幢幢民族特色鲜明的德昂民居拔地而起。
保山境内的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的芒颜村和石梯村,不到1000人。曾经的德昂族村寨基础设施薄弱,是典型的贫困村寨。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项目资金扶持,保山市实施了德昂族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及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芒颜村被列入项目中。
站在山坡上,德昂族村寨四周环绕着咖啡、坚果等热带作物,形成了天然的田园风光,国家少数民族项目资金扶持下的咖啡套种坚果已形成规模,坚果亩收入达到1万多元。
村民采摘澳洲坚果(民族画报李睿劼 摄影)
在芒颜村的董启良家里,牛圈里的牛“哞哞”地叫得正欢,通过各级政府扶持和自己的努力,董启良一家靠养牛、种蔬菜以及种植坚果、咖啡等脱了贫,前年还建盖了200多平方米的水泥楼房。在芒颜村,很多像董启良一样的德昂族群众均养殖西蒙塔尔种母牛,每户每年至少出售商品牛一至两头,收入上万元,最多的养牛16头,每年养牛收入近10万元。村头的德昂族服饰专业合作社里,德昂族纺织工艺品传承人王洁兰正在编织衣服,身后的柜台上还陈列着德昂族男女服饰、背包及各种配件,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33户,户均年收入1万元。
村民饲养黄牛(民族画报和勇 摄影)
德昂服饰合作社(民族画报和勇 摄影)
几年来,德昂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成为一个融农家风光、乡村农业及潞江坝自然资源为一体的避暑宜居、综合旅游乡村,村民投入生产干劲十足,形成了全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局面。
潞江坝里的好日子
赧浒,保山市潞江坝里的一个傣族村落。这里光照充足,终年无霜,四季草木青翠,花果飘香。
采摘火龙果,观光果业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赧浒村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民族画报和勇 摄影)
曾经的赧浒也和潞江坝许多地方一样,守着好资源,却没过上好日子。2014年,赧浒被列为云南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率先拿出补助资金100万元,又整合了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多部门资金,共投资746万元助力赧浒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基础设施建好后,赧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水果采摘、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如今,村寨旁边的田园和山坡上种植着龙眼、芒果、香蕉、咖啡、小米辣、香料烟、甘蔗等热带作物,以火龙果、龙眼、莲雾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这些热带作物是村民发展增收的主要产业,不仅营造了绿色景观,还是很好的旅游商品,成熟季节可供游客采摘,享受收获的乐趣。目前,赧浒已经发展火龙果300亩,水果采摘园10户,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赧浒村农家乐里的特色烤鱼(民族画报和勇 摄影)
赧浒村里的农家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画报李睿劼 摄影)
赧浒村的美,耀眼而婉约。赧浒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有竹编、傣锦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社3个,以竹编、傣锦为主的手工艺品制作业得到全面发展。走进村寨,傣族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跃然眼前,青石板铺设的入村主干道路、鹅卵石铺设的入户道路、明亮的路灯、具有傣族风情的墙体美化……80余户傣族特色民居,屋顶均有孔雀及双金边装饰,大门有佛塔,并用竹编围边。村里有餐饮业21家、农家旅馆6家,傣族竹编手工艺品制作销售3家,这些餐馆、农家旅馆、手工艺品商店也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