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城的瑶都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锻炼身体的人们,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起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注重锻炼,广场上的锻炼者中有七八十岁老人,也有四五十岁中年人,金秀人一天的生活就从广场舞开始。
晨练的人们,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瑶都广场的一大景色
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习俗、语言、文化和服饰不同,分为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金秀县成为世界上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丰富多彩的瑶族文化,成为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金秀县有五个瑶族支系,他们的服装各不相同
1935年,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与夫人王同慧曾在大瑶山腹地做过田野调查,记录瑶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组织等,那时瑶族地区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们生活清苦。时过境迁,几十年后,金秀瑶族地区发生很大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随着乡村旅游、文化扶贫、茶叶种植等项目的兴起,金秀瑶族地区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结合乡村旅游,瑶医瑶药养生保健,瑶族歌舞服饰等传统文化得到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古老的民族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在金秀县罗汉山瑶寨旅游点,公司的负责人陶柳燕告诉记者,她们采取“旅行社+罗汉山瑶寨文化表演+土特产”的方式进行一条龙服务,游客可以参加手工采茶、制茶等活动。吃瑶族美味佳肴长寿宴,欣赏瑶族歌舞也是游客们青睐的。来自广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花100多元,就能吃长寿宴、欣赏歌舞,用瑶药泡足,物超所值,心情很舒畅。”游客们玩得高兴,村民也有了收入。在演出现场,80多岁老人与年轻人一样,跳起芦笙舞来,动作矫健舒展。村民们觉得跳民族舞既锻炼身体,又有收入,让游客了解瑶族文化,一举多得。朴素而实际的想法,其实在告诉人们,昔日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走出田野,走上乡村旅游舞台,施惠于民。村民靠歌舞表演、出售土特产等旅游服务,一年人均有几千元收入。像这样的乡村旅游点在金秀县还有很多,从事旅游开发的人也逐年在增加,收入越来越好。
金秀瑶族老人参加民歌录制
旅游点上准备表演歌舞的瑶族村民
瑶医瑶药是金秀瑶族致富的产业之一
农贸市场上的瑶药很是吸引人
除了民间文化吸引游客,大瑶山优良的生态、宜居环境,吸引着投资商纷至沓来,在绿水青山间,一栋栋漂亮民居,吸引了许多置业者。在一售楼处,来自北方的梁先生告诉记者,他看上这里的房子,主要考虑这里气候好,绿色覆盖面积大,空气中负氧离子多,有利于养老。准备让父母来此养老。
金秀县的青山绿水犹如金山银山。发展特色产业,大面积种植茶叶,也召唤着昔日进城务工的瑶族青年返乡创业。大瑶山的青山绿水,成为振兴乡村,发展绿色产业的源泉和动力。六段村的苏呈祥是其中一个返乡创业青年:“为了宣传我们大瑶山茶叶与民族文化,我们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说起话来腼腆像个孩子的他,自己投入几万元购买照相器材,制作视频放在微信里宣传茶叶与瑶族文化,还创办了“呈祥手工茶作坊”,每年采茶季节都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消费者。由于他手工制作的茶叶质量好,诚信经商,得到消费者肯定,有很多回头客,每年的销售量不断上涨。
回乡创业的六段村瑶族青年,组织了民族文化传承队
曾是导游的瑶族妹子苏林,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属见过世面的人,她返乡想创立自己的茶叶品牌。在她看来,全村有4000亩通过自治区级认证的无公害茶园,是大瑶山发展自己茶叶品牌的宝贵财富。她想趁年轻时,干出一番事业,现在,她开发了六段瑶寨苏林茶坊系列茶“大瑶山野生红茶”“大瑶山野生石岩茶”“大瑶山野生绿茶”等,产品供不应求。
大瑶山适合茶树生长,品质优良的茶叶是年轻人创业的宝贵资源
在六段村,我们还遇到在金秀县城开办瑜伽馆、热情开朗漂亮的瑶族瑜伽教练苏荣,得知我们是《民族画报》记者后,主动与我们聊起了六段村的历史文化。位于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六段村形成于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有230多年的历史,现有77栋古民居,32家吊脚楼,青砖碧瓦,古色古香。 2017年3月,六段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每年接待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游客都喜欢与村民合影留念
游客在瑶族村寨旅游,还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民歌
金秀县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大瑶山有得天独厚种植茶叶的优势,当地规划实施茶叶种植,实现产、供、销、研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茶叶生产体系,把茶园作旅游景点来打造,走茶叶开发与旅游结合的品牌道路。六段村2009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定为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来到千亩茶园,站在层峦叠嶂的茶山顶,眺望远方,心旷神怡。茶园成为旅游景点后,来此观赏风景的人越来越多,大瑶山茶叶的知名度也在提高。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