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黎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黎族手工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文京 2017年11月15日 阅读量:

  “民间工艺”就是在民间,人们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黎族民间工艺涉及方方面面,据不完全统计,有民间剪纸、民间织锦、民间编扎、民间皮作、民间印染、民间刺绣、民间服饰工艺等。

(一)民间剪纸

  剪纸,古称“剪彩”,民间称为“剪纸”“铰花”“窗花”“花儿”“窗染花”等,即用纸剪成人物、花草、鸟兽等的形象。也指剪成的工艺品。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流行于全国各地,起源甚早。南朝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立春之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幅,或悬于佳人之,或缀于花下。”

  随着时代和岁月的变迁,剪纸活动已经为工艺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民间织锦

  黎族民间织锦工艺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起,或更早些,黎族先民就已经普遍掌握了棉花纺纱织布技术。他们利用自己制造的纺纱工具和织布工具,织出品质优良的棉麻布,缝织成各种衣服,其中贯服为当时代表性的服装款式之一。

(三)刺绣工艺

  黎族的刺绣工艺,源于文身习俗。因黎族属古百越的骆越支,与越人、俚(里)人、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百越人普遍流行断文身。《礼记·王制》载:“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的黎族先民——骆越人,严格保留着古代百越族的文身习俗。文身是黎族先民最早的护身符,也是黎族先民刺绣的源头。对以后刺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千百年来黎族妇女不断探索和经营,黎族的刺绣也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刺绣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平绣、双面绣、挑绣、补绣、贴面绣、连物绣、堆绣、抽纱绣、珠绣和饰片绣等。其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杞方妇女的婚帕、黎族哈方哈耶呣妇女的筒裙、长帕和龙被上的纹样多采用平绣针法。大型动物如龙、凤、麒麟的鳞片、羽毛、花纹等,就是采用平绣针法表现的。

(四)织锦图案

  黎锦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多达百余种。较有代表性的图案有人物类图案、动物类图案、植物类图案、天体类图案、器物类图案、文字类图案。其中,“人物类图案”是黎锦的基本核心、中心图案,它在各种织锦中永远居于中心位置,形成中心纹饰,其他图案可根据需要,或放在它的周边,或放在它的第三、第四等位上。人物类图案有单个的,也有多个组合的,有全身的,也有半身和头像的;同时也有复合图的。复合图像上,有三重人物图像嵌套,大套中,中套小,形成复合效果,构图复杂,工艺精湛。人物类图案即祖先纹或鬼纹,黎族民间管这类纹样叫做“剖”、“登”,即“祖先”或“鬼”的意思。黎锦中的人物纹样的定位,反映了黎族人的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

(五)编织

  编织,是黎族一种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民俗化的、必备的技艺。它伴随着黎族整个社会、每个家庭一直展到今天。编织是把竹、木、藤、棕、椰和叶等互相交错或勾连,进而组织起来。它是一个极其广泛的业务,种类颇多,内容丰富,有竹编、藤编、草编、椰子叶编、露蔸叶编、葵叶编、小木条编扎等。

(六)制陶

  制陶是黎族手工业之一,主要由妇女承担。制作时严防外人或男子偷看。制陶要选吉日。制作前,先由年长和有技术的妇女领头祈祷说些吉利的话。工作程序是:选好合适的泥土,粉碎、筛选、拌水,不断捶打、糅合,待泥土完全柔软黏合之后,以泥片捏制坯形,沿口用泥条盘筑,旋转抹光成型,陶坯晾干后,放在木柴上露天焙烧,用树叶淋水淬火,陶器便烧成了。

参考资料:文明英、文京,《中国黎族》,甘肃: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