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纳西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纳西族文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7年11月20日 阅读量:

  纳西族有四种自己的文字,分别是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阮可文和玛丽玛萨文。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东巴文属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纳西语称“斯究鲁究”意为木石刻画。纳西东巴文基本上为一种宗教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为纳西族的宗教智者东巴所掌握,师徒相传,因为师徒相传而且东巴文象形的特点,每个词和句段使用的东巴文字会出现因人而异的情况,但东巴基本上能够对其加以辨识。这种象形文字对一般普通民众来说,难于掌握,倒不是因为其难记,主要是因为它宗教文字的属性特点,几乎没有普通纳西族人使用这种文字来进行对日常生活的记述。据相关学者研究,东巴象形文字一共有1300多个字,但是东巴们却用这1300多个字写下了两万多卷东巴经典。东巴经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保留了许多古代纳西语的词汇和语言用法;很多关于纳西族的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来源、民俗事项和文学艺术等内容都在东巴经中被历代东巴们用东巴象形文字加以记载。东巴象形文字介于原始图画文字和甲骨象形文等象形文字之间,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对于这种图画象形文字始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由于今天的纳西族东巴们仍能够解读这种文字,故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又被誉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哥巴文为一种音节文字,“哥巴”在纳西族语中意为“子弟”,它是东巴们使用的另外一种文字。哥巴文属一种表词的音节文字,当文字记录语言时严格保持字和词之间的相互对应,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在纳西族哥巴文字系统中,有一些字是东巴们独立创造的,有的从东巴象形文字蜕变而来,另外一部分则来源于汉子,有的是借汉子的字形和字意,有的是借汉子的字形和读音,有的只借汉子的字形而没有音义联系。阮可文字和玛丽玛萨文字都属于东巴象形文字的变体,阮可文流行于纳西族的阮可人支系当中,名从其主故而被学术界称为“阮可文字”,目前发现有用阮可文字写成的《阮可超荐经》35本,主要内容与东巴教超荐内容相同。

  玛丽玛萨人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柯那、海尼等行政村,人口不足三千人,是维西独有且鲜为人知的一个族群。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玛丽玛萨人由于语言上与纳西族东部方言较为接近而被归并为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一支。据柯娜村下辖的汝柯自然村玛丽玛萨村民介绍,玛丽玛萨人是“猎物不放挞,猎人死不掉”的意思,是长辈送给人外出打猎者的祝福语。玛丽玛萨人是该纳西族支系的自称,其族源目前仍无从考证,玛丽玛萨人现约有2000 多人。至于玛丽玛萨文字,其特点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节。玛丽玛萨文字目前只有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自称“玛丽玛萨”的百余户纳西族居民使用。

参考资料:

  1.杨福泉.纳西族文化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志农,李国太,廖惟春.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身份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4.政协丽江市古城区委员会编.丽江文史资料全集•第一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5.李志农,廖惟春.“连续统”: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族群认同[J].民族研究,2013(0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