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仫佬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仫佬族社会经济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董晓柯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仫佬族以稻作农业生产为主,农闲挖煤是仫佬族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副业以竹器编织、木器制作较普遍,且未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单一的生产部门,主要产品有箩筐、棕裙、草帽、草鞋、畚箕等。山区仫佬族在冬春或农闲时,还有集体赶山围猎的习俗。仫佬族民间的打铁和制陶手工业历史悠久,所制沙罐远近有名。此外,还有纺织、木工等。

仫佬族生产工具——纺织机(刘军摄)

  仫佬族农业生产以种植为主,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大麦、小麦、荞麦、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和黄豆、棉花、花生、油麻、芝麻、桐油、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踏犁翻畲”是仫佬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与仫佬族居住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据史籍记载:“静江民颇力于田,其耕也,先施人工踏犁,乃以牛平之。”  

  仫佬族人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畜力。铁制农具主要有犁、耙、锄头、刮子、锹、镰刀等,工具式样同附近的汉、壮族地区没有区别。与附近的汉、壮族农民一样,他们也普遍使用黄牛、水牛耕作。此外,有一些农户还用马来代耕。马在仫佬族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仫佬族农家喜欢养马,不仅可用代步,还可以用来驮货物。

仫佬族生产工具——石磨(刘军摄)

  仫佬族的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全家男女老少,一般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男女分工不甚严格。仫佬族人在劳动生活中有“换工”互助的习惯。农忙时如遇到劳力不足,便请乡邻帮工,只供伙食,不付工钱,以后别人需要帮工,自己再去还工。

  农忙种田,农闲挖煤,是仫佬族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仫佬族地区的煤矿,全是优质的无烟煤,且煤层埋在地下较浅,易于开采。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志》记载,“至明、清两代,仫佬族先民采煤、用煤已相当普遍。” 民国时期,广大仫佬族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除了一部分人兼营小商小贩外,还有一些人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去挖煤。除自用外,卖给煤场老板或圩集上的商户,以补充农业收入的不足,维持生活。

  圩市是仫佬人的经济文化中心。仫佬族地区有东门、四把、地门、桥头、榕木、黄金、四堡、宝坛、寺门、龙岸、小长安、牛鼻、三房、汪洞、河村等15个圩市。每圩赶集人数多达数千,交易额比较大。三房圩以农历逢三、六、九日为圩期,每月九圩。汪洞圩以农历逢二为圩期,每月三圩。河村圩则以农历逢七为圩期,每月三圩。其余的均为三日一圩期,周而复始。

  赶山围猎是山区仫佬族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山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山猪、刺猬、山羊、黄猄和野鸡、斑鸠、鹧鸪、谷雀很多。农民在那里耕种的作物,经常被糟蹋,有时春天播下的种子,尚未成长就被损毁,有时夏秋季节,稻子、玉米快要成熟,一夜之间就被鸟兽吃光,以至颗粒无收。因此,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赶山围猎,已成为山区仫佬族人民保卫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仫佬族生产工具——水碾(刘军摄)

  

  

参考资料:

  1.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李干芬、胡希琼著,《仫佬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

  3.潘琦主编,《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