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羌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羌族语言文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羌族有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羌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20世纪80年代以前,羌语的语支划分问题多有争议。20世纪80年代,学界提出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以来,这一结论目前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

  根据几十年来民族语言工作者调查分析的一致结论,羌语分为南方与北方方言,南部方言流行于茂县的凤仪、土门区,汶川县威州、绵箎镇,理县的通化、薛城区。北部方言流行于茂县沙坝、赤不苏、校场区,松潘南部的小姓乡、镇平乡、白羊乡等地,以及黑水县大部分地区和北川县部分地区。经过调查研究证实,两大方言分歧的主要特点是,南部方言大都有声调,声调有区别词义和形态的作用;北部方言没有声调,但有较为丰富的复辅音韵尾。两种方言的基本词汇是相同的,虽然这些词在读音上有些差异,但有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北部方言的语法表现形式比较复杂,用形态手段来表达语法规律的情况比南部方言多。北部方言内部差别较小,南部方言内部差别较大。北部方言区靠近藏区,使用藏语借词和反映牧区生活的词较多,南部方言区靠近汉区,使用汉语借词和反映农区生活的词较多,并且还可以有和汉语相同的语序出现在口语中。不仅如此,羌语的土语较多,有些相邻村寨之间的语言也不相通。北部方言有镇平、曲谷、回龙、黑虎、渭门、维古、茨木林、麻窝、芦花等9种土语;南部方言有雁门、龙溪、绵篪、蒲溪、木卡、桃坪等6种土语。

  羌族没有文字,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国家就曾组织开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大规模调查,当时的调查组深入羌区,以麻窝话为基点,尝试为羌语创制了拼音文字。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延续下来。八九十年代,羌区政府和百姓、知识分子,再次努力,创作了拉丁字母形式的羌族拼音文字。

  羌语所属的羌语支语言全部分布在我国境内,包括12种现行语言和一种文献语言。它们是,羌语、普米语、木雅语、嘉绒语、尔龚语(道孚语)、扎巴语、却隅语、贵琼语、尔苏语(栗苏语、多续语)、纳木依语、史兴语、拉乌戎语和西夏语(文献语言)。与羌语关系较近的西夏文是党项羌文字,属表意体系,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汇编字书12卷,被西夏定为“国书”。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西夏还编写了字典。西夏文字有它独特的语法结构。在句子中,谓语动词往往位于末尾,宾语则放在动词的前面,而形容词有时则放在名词之前,有时则置于名词之后。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字也随之逐渐湮灭。

参考资料:张曦,黄成龙.中国羌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0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