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撒拉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撒拉族建筑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吴迪 2017年11月17日 阅读量:

  篱笆楼是撒拉族典型的传统民居,撒拉族的先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与土石,不断吸收与借鉴周边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的民居建筑精华,因地制宜创造了撒拉族的特色传统民居——篱笆楼。

  在青海孟达地区,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撒拉族篱笆楼建筑。这些建筑最早修建于明朝末年,建筑面积达到二百平方米。这里紧邻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篱笆楼建筑布局多种多样,因地自由搭建,有横字式、拐角式、三合院式。这座撒拉族篱笆楼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撒拉族民居(摄影:刘军)

  撒拉族的篱笆楼建筑一般由两层上下建筑构成,家庭居室或者客房设置于上层,而篱笆楼的下层则主要是储物间和牲畜圈棚。篱笆楼大都选用上好的松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将松木进行处理之后用于搭建整个楼体的主体框架,再用植物的枝条或者木条编织篱笆楼的墙体,墙体中间为空心,将柔韧性较好的草和到泥土中充分搅拌之后均匀地涂抹在篱笆楼墙体的两壁,而后有条件的家庭会在篱笆楼的门窗或者木梁上雕刻各种与伊斯兰教或传统民俗有关的精美图案。空心的篱笆楼墙体非常利于房间的通气与保暖,住在这种建筑中冬暖夏凉,温度适宜;同时,整个建筑都由木质或编织木料构成,因此,篱笆楼的重量较轻,所需建筑材料也较少,利于节约建筑成本。

  撒拉族的篱笆楼建筑同时具有防潮、防震、防鼠功能,粗犷古朴的篱笆楼有“墙倒楼不倒”的特点。据了解,目前,循化县有大小篱笆楼38处,其中明清至民国遗存17处。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传统古老撒拉族篱笆楼建筑外,现代撒拉族地区还有很多近现代建筑,分为旧式民居与新式民居建筑。撒拉族旧式民居以民国时期建造的建筑为主,建筑布局为中国北方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庄廓墙是用封闭的黄土夯实方形,墙体横切面呈底厚顶薄的薄梯形,仿藏族习俗,围墙四角顶放置白石头,紧贴围墙布建房屋,庄廓中间有目院空间,整个庄廓建筑由厢房(北房)、厨房、圈房和大门组成。厢房是庄廓的主体建筑,从高度、方位、建材、结构、尺度、功用都有区别于其他房屋建筑,座北朝南,进深二间带廓,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亦可婚丧大事、待客接物之用。

撒拉族传统建筑(摄影:刘军)

  新式民居则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一批现代建筑,尤其改革开放之后,撒拉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富裕起来,现代撒拉族的民居与周边民族相同,大都是现代化的平房或楼房,人们对房间进行具有撒拉族传统民族特色的装修设计,使当代撒拉族民居散发着现代化而又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韵味儿。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

  2. 马明良、杨宏峰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撒拉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