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撒拉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撒拉族新娘(二) ——美国传教士拍摄的老照片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建平 2018年11月28日 阅读量:

  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中,收藏着美国传教士毕敬士的3大本影集。

  毕敬士是美国圣公会传教士,于1927年偕妻子来中国传教,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在华期间,毕敬士与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卡特·霍顿私交甚笃。在毕敬士的影集中,还收录着霍顿拍摄的有关撒拉族的照片。其中,关于撒拉族新娘的照片从侧面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相交融和影响。像撒拉族这样从中亚迁徙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如何与周围各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族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交流,并在生活习惯上互相影响和渗透,从照片中可窥见一斑。

影像二:新娘与伴娘

  这是美国传教士毕敬士影集中收录的卡特·霍顿拍摄的又一张和撒拉族新娘有关的照片,此片也摄于青海循化。照片中的两位撒拉族姑娘穿着鲜艳漂亮的衣服和翘尖的绣花鞋,佩戴着银制的胸饰、坠子、项链、耳环和头饰等。

  笔者曾把这张照片给北京的撒拉族朋友看,他们认为照片反映了撒拉族新娘出嫁前的状态。右边的是新娘,她身旁站的是伴娘。

  结婚对于撒拉族人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准备很长时间,花费许多钱财。撒拉族人的婚礼非常隆重,有一整套仪式,包括“撒谷”、“放水炮”、“挤门”、“开板箱”、“交鞋”、“骆驼舞”等。送亲途中的“敬新茶”仪式也非常隆重。婚礼那天,当送亲队伍途经各个村庄时,那些村庄里曾与新娘同村的已出嫁的妇女们,要端出熬好的茯茶,在茶碗里放上红枣,盛情招待新娘及送亲者。当然,在婚礼中也少不了一些与伊斯兰教相关的内容,比如请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语,《古兰经》中有关婚姻的章节)、写“衣扎布”(阿拉伯语,证婚书)和证婚等。

  伴娘一般是新娘的好朋友,或者是新娘亲戚中的女青年,必须未婚。同汉族习俗一样,伴娘需要在整个婚礼过程中陪伴新娘,直到把她送入洞房。伴娘一方面要给新娘做伴,让她不至于孤独,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为新娘解难,或在婚礼仪式中给新娘鼓励,让她有信心应付这些场景。

  在撒拉族人居住的地区,撒拉族姑娘曾被称为“艳姑”,这是因为她们有着玉一般白皙的皮肤,身材颀长丰满,眼睛清澈明亮。1947年,学者李得贤在《西北通讯》中发表了《关于撒拉回》一文,对“艳姑”一词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如今,在撒拉族的语言里,“艳姑”已经成为“新娘”的代名词。

  撒拉族女子不仅外貌艳丽,而且心灵手巧,善良朴实。刺绣是撒拉族女子的必修课之一。她们把绣枕头、绣袜底、绣鞋帮、绣围裙、绣荷包和绣兜肚,当成少女时代的功课。在男女结亲的时候,新娘会将自己的绣品送给新郎作为信物。撒拉族女子还会吹一种叫做口弦的乐器。口弦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虽然只有4个音,却能表达出细腻丰富的感情。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