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传统习俗,通过开展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及文艺表演活动,表达蒙古民族喜迎丰收、向往发展、欢庆盛世之情。“那达慕”为蒙语,意为游戏、娱乐、聚会,是草原人民喜庆丰收、隆重聚会的节庆活动,也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和娱乐活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那达慕都要举行被称为男子“三艺”的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如今随着草原文明传承和发展,那达慕逐渐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演变为更突出艺术性、娱乐性的旅游节庆活动 。
为全面促进鄂尔多斯文化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成功借鉴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举办经验基础之上,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并将其延续下去,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承办。
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秉承“绿色、多彩、吉祥”的理念,以“国际那达慕、草原狂欢节”为载体,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文化体育活动品牌,不断弘扬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加快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做大做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软实力”。同时,借举办活动之机,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鄂尔多斯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拉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鄂尔多斯市文化、体育、旅游及服务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经贸、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大会会徽总体造型以那达慕传统比赛项目摔跤、赛马、射箭“男儿三艺”为基本元素,并配有骏马、人物组合、中、英文字母等图案和画面。腾飞的骏马突显了草原民族的特点和鄂尔多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动感的人物组合表现了充满活力的鄂尔多斯形象、象征了蒙汉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发展、共繁荣,表达了草原人民真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的美好心情;精美的中国印和神采飞扬的英文字母,与男儿三艺构图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会徽显得欢快、绚丽、流畅,体现和秉承了那达慕“绿色、多彩、吉祥”的理念。
大会会徽(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会歌名称为《英雄》,2010年由甲丁作词、何琪作曲,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开幕式以小合唱形式进行了首次演唱,并将作为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会歌一直沿用下去。歌曲突出表现了比赛健儿在赛场上追求巅峰、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气概和壮志,也表现了鄂尔多斯人崇尚英雄、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
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以“两个首创(快乐营和草原那达慕音乐节)、两项吉尼斯记录(人体多米诺活动和拔河比赛)、两个大型仪式(开、闭幕式)、三条特色旅游线路(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亮点,分为五大板块,即:体育竞赛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会展活动、群体活动、经贸交流活动。
大会期间,多个国家和国内的多支体育代表队、文艺团体及众多国内外旅游观光者欢聚鄂尔多斯,不仅举办了那达慕大会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各种国际及国内汽车摩托车比赛和网球、篮球、曲棍球等比赛项目;还有展示草原文化的神奇与魅力,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大团结、大繁荣良好局面以及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大型开、闭幕式晚会,各种文艺演出和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还举办了充分体现“文化体育盛会,人民群众节日”为宗旨的国际那达慕乐活营、人体多米诺记录、万人拔河记录等多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各种经贸交流活动。观众不仅能观赏到晚会、博克、射箭、赛马、马术表演,还可以参与祭敖包、骑马、射箭等活动,亲身体验牧家游的乐趣,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习俗、体验蒙古民族风情。
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的举办,不仅可以加快内蒙古自治区及鄂尔多斯与国内外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将对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加速经济转型,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构建科学、和谐、精彩鄂尔多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达慕的原型,是草原先民在向天地祖神祭祀、祝福过程中的一项活动;成吉思汗时期,其骑马、摔跤、射箭好汉三项技艺,成为蒙古大军必须具备的技艺。蒙古族作为马背民族,检阅马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摔跤,也就成为蒙古人平时相互角逐的一种形式。古时,为了保护和拓展生存空间,要求先民具有与野兽、与敌人搏杀的强壮的体魄和技巧,因而摔跤这种有助于训练体魄和技巧的活动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从围猎到战场,射箭成为蒙古人的擅长。蒙古族的历史上,成吉思汗祖先阿阑豁阿夫人“五箭训子”的典故,成为蒙古族团结凝聚的典型事例和教育子孙后代的佳话,代代相传; 1225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大军返回草原的途中,在布嘎苏其盖举行盛大的庆典。成吉思汗的弟弟、著名神箭手哈撒儿的儿子也孙格,一箭射中三百三十五庹距离的靶。成吉思汗赞扬也孙格不愧为神箭手,高兴之际立了一仗高的石碑作了纪念。后来,人们把这块石碑称为“成吉思汗石碑”。碑文用回纥蒙古文雕刻,其内容为:“成吉思汗 征讨花剌子模回归时 全蒙古国民众 聚集在布嘎苏其盖 也孙格射中三百三十五仗距离的靶”。不难看出,当时的庆典中,射箭已是一项娱乐项目。
据文献记载,当年成吉思汗在客鲁伦河畔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用九十九匹白骒马鲜乳献祭长生天,举行“查干苏鲁克大典”,祈求草原人畜兴旺,大地平安。这一庆典活动,在鄂尔多斯以“查干苏鲁克大典”和“珠拉格”(马奶节)节庆形式一直在传承。在这一节庆活动中除举行鲜奶祭天仪式外,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好汉三项那达慕”。元朝时期,政局稳定,好汉三项那达慕以娱乐形式已在蒙古草原上广泛开展起来。到了清代,蒙古各旗扎萨克王爷,为了显赫自己地位,选定自己的快马以及摔跤、射箭能手,册封摔跤称号,并举行盛大的全旗乃日(节)盛会。同时在敖包祭祀、庙会期间各地举行固定的乃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草原那达慕盛会,显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资料来源:
[1]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
[2]百度百科:《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