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是我国特有的裘用地方绵羊品种,尤以生产二毛裘皮而著称。滩羊浑身都是宝,除著名的滩羊毛和滩羊肉以外,滩羊的血、胆、奶、肝、心、肾、肺、髓、角、睾丸及胎盘等都十分有价值,其医疗保健作用除了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学书籍中有明确记载以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品种,宁夏盐池县被确定为滩羊种质资源核心保护区。
盐池滩羊(图片来自中国滩羊网)
盐池是镶嵌在宁夏东部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交融,盐池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市、区)交界地带,自古就是西北商贸活动的“旱码头”,辖区总面积8522.2平方公里,是宁夏面积最大的县,辖4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 17万人口在这里生生不息,是著名的“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长城博物馆”。
盐池县气候独特,冬长夏短,春迟秋早,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无工业污染,空气及水质清洁;县内盐湖分布多,星罗棋布的草场浅层水中矿物元素含量丰富,水质天然呈弱碱性,能够均衡肉质营养,为盐池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畜牧资源;盐池草原上有175种天然优质牧草,其中黄芪等中药材115种。盐池滩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特殊的地理、气候、水质和草场,孕育出风味独特的“盐池滩羊肉”。
盐池草原(图片来自中国滩羊网)
关于滩羊肉的来源,盐池县至今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相传,苏武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侍从,人正直廉洁,有胆有识。汉朝为和匈奴和好,派苏武带领100余人,带着厚礼出使匈奴。临行前,汉武帝召见了苏武,亲手把旌节交给了他。这是一根七八尺长的木棍,顶部弯曲的地方挂着一串用羊毛做成的绒球,表明使节的身份,同时也是出使者的证明。到了匈奴见了首领单于,单于不但不和,反而把苏武发配到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去放牧。并说:“等你放的公羊产了羔,再回来。”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来白雪皑皑。苏武用“节杖”一面放牧,一面心想着,向南向南再向南,总有一天能返回自己的祖国。经过几年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盐池县境内。当他得知这里属于大汉管辖时,高兴地就像到了家一样。在这里,他边放牧、边耕种、边休养,把漠北的羊只送给当地的农户饲养。从此,盐池滩羊才渐渐繁衍开来,也就有了今天的滩羊。
盐池滩羊肉肉质细嫩,无腥膻味,脂肪分布均匀,含脂率低,含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氨基酸,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达到0.073毫克/公斤,营养丰富,具有极强的养生和保健功能,是羊肉中的极品。据《本草纲目》记载,“滩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镇静止惊、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可用于治疗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虚寒胃痛、肾虚衰竭等症。
盐池滩羊肉(图片来自中国滩羊网)
相传,康熙皇帝西夏访贤,扮作读书人,路过花马池(今盐池县城)南一百余里地的一个山上,正累的人困马乏,饿的肚滚肠空。忽见山脚下有缕缕青烟,料是村庄,便径直投奔而去。原来村里人正在盖房上梁置办宴席。当村里人听说来了读书人,便热情地款待了他们。经过蒸、炸、焖、炖、烤的盐池滩羊肉,色泽光亮,味香可口,让读书人胃口大开,吃的津津有味,连连称奇夸赞道,“这里的羊肉为何这么好吃这么香?”,“真是好羊肉!”过了半年村里人才得知,吃羊肉的读书人原来是康熙皇帝,从此便有了“要吃好羊肉,请到盐池来”的美誉。
参考资料:
[1]中国滩羊网
[2]盐池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