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在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它在经济学科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现阶段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研究民族经济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民族经济学是介乎民族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一门中介学科,或者说是研究民族与经济两者相结合区间的一门中介学科,还可以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形态条件下的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 两者交叉互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或者说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学科。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必须抽象掉具体民族特点的经济学的话,那么民族经济学则是一门穿着“民族服装”的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广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是以某个民族或某些民族经济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论是外国的民族经济问题,还是中国的民族经济问题,都属于他的研究范围。从狭义上来说,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经济问题。它包括的范围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把一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地区(包括若干个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还可以把所有的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作为综合研究的对象。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学科的基本任务:把民族经济当做一个泛概念,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自然就是要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调查分析它们的现实状况与特点,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具体的表现形态,从而揭示他们的内在规律性。
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施正一先生早在学科创始初期,就明确提出:“我国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培养造就民族经济专业人才服务。”“要面向民族地区,民族院校。”“要多出成果,快出人才。”通常称之为“四为、两向” 方针。
当前最紧迫的研究任务:重视现实问题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抓住要害问题,使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实际为现实服务,不要停留在一般理论说明中。
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适度地应用科学抽象;唯物地进行历史叙述;必要的群体利益分析。
民族经济学的主要范畴
包括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民族财政等。民族经济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已经形成了并不断出现着一批本学科专用的概念或范畴。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各民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族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必将会不断涌现新的概念与范畴,引进和借用的名词术语也会不断增多,乃至原本不属于本学科的某些概念或范畴也会纳入到他的研究系列中去。
民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族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中介学科,还可以说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因此,它同很多学科有着密切乃至直接的关系。现在,国家颁发的学科分类目录中,共分10大类80多门一级学科500多门二级学科。民族经济学被列在法学类民族学科中序号为3的二级学科,故而它和民族学科中的各个分支学科有着直接的联系。
民族理论学科(全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于民族经济学来说是起指导性作用的,是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之一。
与经济学科的关系。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由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也就成为了它更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还有很多研究方法包括抽象法在内民族经济学中也要广泛应用。从应用角度,民族经济学更接近各门具体的经济学科,例如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财政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国土经济学等学科中研究的问题,民族经济学也都要涉及,当然他们研究的目的、要求与角度、范围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
与人类学、社会学特别是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不仅在研究有关民族的经济问题时需要采用这两门学科提供的材料,而且还需要借用和吸纳他们的一些有效方法与理论,但不具有指导性。
此外,民族经济学还同其他许多学科例如历史学(经济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宗教学(寺庙经济)等学科有着相当广泛的联系,并且还有很大的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