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资讯  > 详细页面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黄泰岩 杨俊峰 2022年11月24日 阅读量:

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是贵州近年来打造的一张创新名片。图为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把握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笔者认为,这里所讲的“共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同的战略安排,就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也就是说,到2035年,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共同实现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允许掉队。

  二是共同的建设愿景,就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共同的建设目的,就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是共同的建设要求,就是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精准找到推进经济现代化的立足点、切入点、发力点,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民族地区要在国家差别化区域政策支持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换道超车”。

  明确立足点

  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外部支持条件固然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身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而自身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则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实现现代化的。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实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就是发挥了低成本优势、后发优势等比较优势而实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发挥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等比较优势。民族地区推进现代化也是如此。这就要求:

  一是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拥有的辽阔的国土面积、多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等资源禀赋,是民族地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比较优势,是实现“换道超车”的立足点。如,“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基于西部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实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超级工程。

  二是创造条件,把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提升民族地区的竞争优势和自我发展能力。如,云南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适应国家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打造绿色能源工业,使其迅速崛起成长为云南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推进了云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三是不断提升和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如,民族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和生态屏障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找准切入点

  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超过全国平均数的8个省均为东部发达地区,虽然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处在西部地区的民族八省区有6个排在全国后列。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必须探索既符合自身比较优势、又能充分利用东部先发优势的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必须跨越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特别是要适应国家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跨越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动能。例如,贵州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禀赋优势,瞄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2021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34%,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有力推动了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是必须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性发展中顺势发展、借势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意味着,民族地区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必须切入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在此发力。例如,民族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绿色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全国消费结构升级形成的对健康、养老、旅游、体育等新需求,借助全国大市场带动民族地区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是必须在“找准”上下功夫。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产业的选择、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方式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也会不同。这就意味着,民族地区不能简单复制东部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而是要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进行精准定位,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找准发力点

  民族地区推进经济现代化,要因地制宜、重点发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一般意义上讲,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经验之一。从把握新发展阶段上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我国必须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要避免出现区域“数字鸿沟”,顺利推进全面现代化进程。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民族地区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并依托这些竞争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和财富。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提高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例如,贵州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经济,2021年绿色经济占比达到了42%,预计2025年将超过50%,进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

  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地区摆脱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来之不易,要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五是推进沿边开发开放。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进程中,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处于沿边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区域深度合作,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差别化政策

  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要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重点在精准有效上下功夫,主要包括:

  一是支持主体的差别化。要完善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体制机制,精准有效地向脱贫地区、公共服务、经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倾斜;完善东部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合理布局,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社会力量对民族地区帮扶的体制机制,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二是支持客体的差别化。要依据不同的民族地区甚至同一民族地区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性,实施差别化政策。针对不同资源优势、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三是支持政策的差别化。要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精准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开发开放政策等。对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重点完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一定发展基础和规模的民族地区要重点完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沿边开放地区要重点完善开发开放政策。

  四是支持条件的差别化。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发展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在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开发开放政策的条件要求上,也要体现差别化。

  (作者简介: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杨俊峰,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作者:黄泰岩 杨俊峰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