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史  > 详细页面

朝鲜族的迁徙历史与人口状况[朝鲜族迁徙史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 李燕 2019年02月19日 阅读量:

  一、朝鲜族的跨境迁入

  我国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移居而来的“跨境民族”,自19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他们在中国分布与定居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有别于朝鲜半岛居民的群体,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政府多次的努力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并且为开发东北边疆、保卫和建设伟大祖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描述特定群体的特定概念,也就是说中国朝鲜族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少数民族群体,而不是泛指居住在中国的朝鲜人以及韩国人,不能混为一谈。

  朝鲜族在近代和现代迁入中国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至1910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因为日本吞并朝鲜,朝鲜人民为了生存谋生纷纷迁入中国境内,主要是经济原因迁居的自由移民。特别是1860年以后,朝鲜北部连续发生水旱灾害,尤以1869年和1870年的旱灾为甚,成为“己巳大灾年”。虽然当时东北地区是“禁忌之地”, 灾民们熬不过饥饿之苦,抱着与其饿死,步入[不如]渡江求生的欲望纷纷冒险潜入鸭绿江、图们江。直至清政府采取默许态度以及朝鲜废除乡约制,朝鲜人民才得以扩大开垦、自治。

  第二阶段(1910年至1931年):备受压迫的朝鲜人民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止,主要由于政治原因而迁移至中国境内,在国内广泛开展反日爱国活动。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于是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朝鲜垦民大量向图们江以北地区迁居,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1910年到1920年间,共迁入88815人。

  第三阶段(1931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主要由于日本的强制移民政策而被迫迁来的强制[删]移民。之后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被迫迁来的的一部分朝鲜人民回归至朝鲜,而当时留至国内的朝鲜人民正是当今中国朝鲜族的根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强制的移民政策,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朝鲜移民,怀着满腔悲愤,被迫迁入中国东北,于是便形成了世界史上罕见的民族大移动的潮流。因此,在抗战胜利之前居住在中国关内的朝鲜人,未加入中国国籍的就不是中国朝鲜族成员。

  二、朝鲜族人口分布现状

  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人口为1923842人,这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23361人相比,仅增加了481人。十年间人口增长率,全国平均为9.92%。其中汉族为9.45%,少数民族平均为14.42%,与此相比,朝鲜族只有0.02%。并且,从年平均增长率看,全国平均为0.91%,汉族为0.87%,少数民族平均为1.30%,而朝鲜族仅为0.002%。

  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人口为1830929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14%,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61%,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列第十三位。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923842人相比,减少了92913人,也就是说朝鲜族人口在10年间减少了9万多人,这样的减幅在其他民族中几乎见不到。因此,近期备受有关研究者与学者们的关注,展开各层面的研究试图解释、提出相关环缓解方案。

  从朝鲜族人口的分布情况看,改革开放之前,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尤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集中,在其他地区居住的朝鲜族,人数少且零散居住。但改革开放后,朝鲜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东北向关内沿海等开放城市流动、由国内向海外流动,致使朝鲜族人口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汇总分析,东北朝鲜族人口流动呈现出4:3:3的人口分布:留在原居住地的人口占40%,主要居住在延吉、沈阳、哈尔滨等中心城市;流动到国内其他地区的人口比例占30%,主要居住在上海、北京、青岛等大城市;流动到国外的人口占30%,主要居住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中城市。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朝鲜族的人口总数与分布变化较显著,需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各门学科视角展开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

  [1]崔成学.朝鲜族人口变化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6.101页.

  [2]朝鲜族研究2014[C]:朝鲜文/中国朝鲜族民族史学会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3.22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