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历史人物  > 详细页面

颉利可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任阳 2017年12月26日 阅读量:

  颉利可汗(579―634年),突厥族,姓阿史那氏,名咄苾,启民可汗之子,东突厥可汗。颉利可汗承袭父兄余荫,兵马强盛。在原隋义成公主与其堂弟杨善经以及王世充使者王文素等人怂恿之下,颉利欲奉杨政道以伐唐,恢复隋朝,为此经常入寇中原。唐高祖李渊因内地尚未安宁,故赠予突厥大量财物,先稳住北边,以便腾出手来经略天下,但未能满足颉利贪得无厌的欲望。

  武德四年(自621年)起,颉利可汗连年用兵,侵扰今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之地,与唐朝互有胜负,时战时和。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恢复十二军建置,一面加强防御,一面扩军备战。

  武德九年(626年)七月,颉利可汗亲自率领10余万骑进寇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唐京师长安戒严。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击败突厥军。八月癸亥日,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二十天后(癸未日)颉利可汗进至渭水便桥北,距长安仅20余公里。唐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六人,骑马驰至渭水上,与颉利隔河而谈,责他背约入侵。突厥将领大惊。接着唐朝诸军会集,旌甲蔽野。颉利见唐军容甚盛,请和。乙酉日,唐太宗斩白马,与颉利可汗盟于便桥之上,突厥撤军退走。

  事后,唐太宗答左仆射萧瑀问时说:所以不与突厥交战,是因为自己刚继帝位,国家未安,百姓未富。送财物给颉利,将促使他更加骄惰,从而逐渐走向败亡。此即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者也。

  原先突厥民风淳厚,政令质略。及至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此人作威作福,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开始不满。颉利又信任中亚来的胡人,而疏远本族人。胡人贪婪,反复无常。颉利连年用兵入寇唐朝边境,属民不堪其苦。又屡遭大雪,牲畜多死,人民冻馁。颉利因收入减少,加重盘剥属部。这种种原因引起内外离心,许多属部背叛,突厥的兵力也严重削弱。

  贞观元年(627年),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叛离突厥。颉利派东面的突利可汗(始毕可汗子什钵苾)往讨,败绩逃回。颉利可汗将突利囚禁了十多天,并鞭打他。突利因而怨恨颉利可汗。

  628年夏,突利可汗因颉利屡向该部征兵,突利不给,于是向唐太宗上表请求入朝。颉利发兵攻突利。突利早先曾与李世民结为盟兄弟,至此向唐求救。唐朝派将军周范至太原经略之。稍后突厥东面的属部契丹也归附唐朝。

  这一年,突厥北边的许多属部都归薛延陀,共同推举其俟斤夷男为可汗。唐太宗派游击将军乔师望至薛延陀部,册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赐给旗鼓。夷男遣使入贡于唐,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皆隶属薛延陀。于是薛延陀称雄漠北,而突厥则更趋衰落。颉利可汗开始向唐朝称臣。

  唐朝因颉利可汗既向唐请和,却又支持梁师都反唐,发兵征讨颉利。由兵部尚书李靖出定襄道,李世勣出通漠道,柴绍出金河道,李道宗出大同道,卫孝节出恒安道,薛万彻出畅武道,凡六总管,共10余万人,统归李靖节度。这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郁射设、荫奈特勤等率所部投唐。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定襄,破突厥军。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李靖派遣间谍离间颉利的心腹。颉利亲信康苏密以隋萧皇后和炀帝孙杨政道降唐。李世勣出云中,大破突厥军于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颉利逃往铁山。二月,李靖与李世勣会师白道,选精骑1万追袭。唐军离突厥牙帐7里,颉利才发觉,乘千里马先逃,其众溃散。唐朝拓地自阴山北至大漠。

  颉利可汗逃至沙钵罗设苏尼失处,唐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逼苏尼失擒送颉利。颉利率数骑夜遁,匿于荒谷,苏尼失将他抓回。唐军至沙钵罗营地俘获颉利。苏尼失降唐,东突厥汗国亡。颉利至长安,唐太宗释放了他,还其全部家属,给以丰厚供养。后来授予右卫大将军职衔,赐给住宅和田地。

  贞观八年(634年)颉利死,封赠归义王,葬于灞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东。

参考资料:

  1.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编写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2.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