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族群(Yami),台湾原住民之一,原本被列为泰雅族的一支,2000年4月获认定为台湾少数民族第十四个族群。
赛德克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泰雅语组。有三个方言群:雾社次方言、春阳次方言、太鲁阁次方言。
据2014年资料统计,赛德克族群有9033人,集中分布在南投县仁爱乡。
赛德克人的起源传说也认同“石生说”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山脉白石山区100米高的牡丹岩地区是赛德克祖先的发祥之地。先古时期,赛德克祖先乘流木漂流到台湾岛,后定居在从台中到台南的平原上。后因与当地“平埔族”不和,被迫迁至埔里南边的爱兰,之后继续向东迁移,最终辗转到达仁爱乡建立部落。
赛德克人的家庭实行父子联名制,男子继承家业。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家庭可以形成联合家族,共同信守祖先制定的道德准则与祭祀禁忌,这些传统规范在赛德克语中称为“噶亚”( Gaya)。遵守同一个噶亚的族人形成一个共祭、共猎、共负血亲复仇责任的维护共同安全的团体。
赛德克人以祖灵信仰为核心。但凡部落有重大活动,都要祭祀祖灵以求得庇佑,至今祖灵祭仍是赛德克人最为隆重的祭典。除此之外,赛德克人主要的传统祭仪还有播种祭、收获祭、祈雨祭、狩猎祭、捕鱼祭及猎首祭等。
赛德克人主要通过农业、狩猎和采集来获得食物。以甘薯、芋头为主食,擅长于腌渍和熏烤食物,不使筷子就餐。赛德克服饰多用自织苎麻幅布缝制,常见红、白、蓝色。男子服装包括长袖长上衣、无袖短上衣、单片短裙、披风等;女子服装包括长袖长上衣、单片短裙、披风等。男女都佩戴额饰、颈饰。日据时代,赛德克传统纺织技艺被破坏,传统纺织文化日渐没落。赛德克人的传统住屋常见平地竹木单室结构,屋内设施简易,是一家人起居、室内劳作、炊煮、睡卧之地。
赛德克人的传统文化中,最具强烈族群特质的就是“文面文化”。台湾少数民族中只有泰雅、太鲁阁、赛德克阳赛夏有此风俗。在赛德克族群中男子要在战场与狩猎有英勇的表现,女子要贞节,具有织布的本领后才能文面,文面后方可谈婚论嫁。文面时,男子于前额与下颚处刺纵带纹,数量视其身份、地位而刺一条或数条不等;女子在两颊自耳根至两唇中央刺点状带纹,有的在下唇颚处也施束刺纹。
参考资料:
1.余光弘,李莉文.台湾少数民族.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杨梅,周翔,姜莉芳,方芳.台湾少数民族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