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民族特色菜系  > 详细页面

【延吉记忆】打糕——打出来的美味

来源:延吉新闻网 作者:王嘉 2019年05月24日 阅读量:

  “嘿呦!嘿呦!”只见两个壮汉挥动着木槌轮番向木槽捶去,他们这是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制作朝鲜族的传统风味小吃——打糕!

  上个世纪50年代,妇女们制作朝鲜族特色的打糕

  “打”糕场面

  “打”糕雕像

  朝鲜族人喜食打糕的习惯可谓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在有关于朝鲜族的文献中记载,当时打糕称为“引绝饼”。在今天的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陈列着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并且在朝鲜半岛出土的壁画中,就有了“打”糕的场面。可见在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米糕文化就达到了鼎盛时期。

  而打糕更是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因此,一旦见到哪家的妇女喜气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

  临过年时,家家户户也要准备很多糯米打糕,分赠邻居和亲友。

  从这种习俗中便产生了“吃打糕过年”的说法。打糕不仅用来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据说米糕里还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

  打糕

  打糕

  打糕

  打糕

  作为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打糕的独制秘诀就在于一个“打”字,所以名为“打糕”。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种是用黄米制作而成的黄打糕。

  传统打糕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糯米或小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板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为新婚夫妻二人,丈夫捶打,妻子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二人借劳动传递爱意,增加感情。

  经过反复挤压,米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形成的糕品集糯、粘、绵、软于一体,色如珠玉,质如凝脂,堪称糕中之极品!

  打糕清香绵软,入口润滑,嚼之筋道,余味无穷!如果你到朝鲜族人家做客,热情的阿玛妮在给你端上一盘打糕之际,一定还会叮嘱你一句:“多吃点,养胃!”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如吃小人参。”可见它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打糕不仅在吃上备受推崇,它还在一处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被人们发掘出新意!

  家长在高中门前为自己的孩子挂上“打糕”

  那就是于高考前夕在考场外的“粘打糕以示祝福”,家里有考生的家长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打糕扔到学校墙上和大门上,扔的越高代表孩子考上大学的希望越大。“打糕”寓意“打高分”是希望考生“蒸蒸日上,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这恐怕是走遍全国也绝无仅有的风俗吧!

  “千锤万锤落木槽,千捣万碾成‘打糕’”。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哺育了延吉这座城市。记忆中,勤劳的朝鲜族妇女制作的美食无一不精致,无一不美味。那些飘荡于房前屋后的醇香至今仍令人回味。

  假如你真的有时间坐下来,尝一尝富有特色的朝鲜族美味小吃,你才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延吉真好!做一个延吉人真幸福!

  

  资料来源:延吉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