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饮食文化  > 详细页面

唐朝时期中原茶叶输入西域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阿迪力·阿布力孜 2019年03月15日 阅读量: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绢画《托盏侍女图》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彩绘小木罐

  茶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植物,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北方和西部疆域都不种植茶树。从古至今,新疆都是从内地输入茶叶,以满足各民族对茶的饮食需求。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唐朝时期茶就被输入到新疆地区,而且出现了茶马贸易,丰富了西域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饮茶风俗和文化的普及,加速了西域对中原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屏风画《弈棋仕女图》中一部分《托盏侍女图》,就是唐朝饮茶习俗流传到西域的重要例证。

  吐鲁番是新疆最早使用茶叶的地区

  中国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可远溯到史前时代。汉王褒《憧约》所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是中国关于茶叶市场的最早文献记载,说明西汉时期,四川彭山一带已经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到了唐朝,中原地区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远播西藏、西域等边疆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茶叶最早传入西域的地区是吐鲁番。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187号墓的屏风画《弈棋仕女图》,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又有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反映了唐代西域女子充满闲情逸致的休闲娱乐生活。其中,《托盏侍女图》是《弈棋仕女图》的一部分,图中的奉茶侍女,头梳丫鬟髻,额间装饰花钿,身着蓝色印花圆领长袍,双手托盏,表现了侍女为弈棋的主人进茶的情景。

  唐朝以前,茶大多为上层贵族所享用;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人人饮茶成为社会风尚,正如《旧唐书·李玉传》中所提到的:“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

  当时,不少城市已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还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茶盏。在唐代,茶具常被称为“茶碗(盌)”“茶瓯”;在宋代,“茶盏”是最为普遍的说法,但“茶瓯”“茶碗”依然被继续沿用;进入明清之后,“茶杯”逐渐成为茶具的主要称谓。

  绢画《托盏侍女图》中的女子,小心翼翼地将茶盏托于右手掌上。茶盏由茶托与茶杯组合而成,茶托为高足盘形,茶杯置于茶托的中央部位。从绢画中不好确定茶盏的质地,有可能是釉陶、器或木制。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吐鲁番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木杯、陶杯,都是可以用于饮茶的器具。1972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了一件彩绘小木盒,高5厘米,制作小巧精致,盒身以精美的花纹装饰,是可以用来存储茶叶的精美器皿。

  回鹘与中原的茶马贸易

  茶有生津止渴、帮助消化的功效,对于喜欢肉食和食酪饮乳的西域各民族来说,茶叶消费需求强烈。同时,中原地区希望获得西域的马匹等战略物资。在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互补的前提下,以物易物性质的开边互市在唐代发展起来。

  据文献记载,生活在漠北的回鹘人与唐朝进行过茶马贸易。回鹘人是维吾尔族的古代先民,与唐朝关系十分友好,唐太宗更以“天可汗”的地位受到回鹘等各族的拥戴。特别是回鹘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回鹘势力受到唐朝政府的重视,与唐朝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回鹘长期与唐朝的频繁交往中,中原先进的文化不断传入回鹘地区,中原的饮茶习俗也不例外,回鹘与中原之间出现了茶马贸易。《新唐书·陆羽传》中载:“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茶马互市的较早记载。唐人封演所著的笔记小说《封氏闻见记》记载:“(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唐代中后期割据政权林立,战无宁日,唐王朝为了平定各路叛乱,亟须马匹。这样,朝廷便主动利用茶叶与回鹘民族进行马匹交易。

  公元840年,回鹘大规模西迁至西域之后,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上,饮茶的习俗随之扩散到中亚各地,茶的需求也逐步增多起来。从宋、元、明以来的文献中可见,茶叶成为输入新疆的大宗商品。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