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派建筑,亦可称之为赣派民居、赣式民居、江右民居。是汉族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亦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赣派建筑文化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状态,代表性的村落有乐安流坑、吉安钓源等村镇。
赣式马头墙
古江右地区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续资治通鉴》载:”江州民陈蕴,聚居二百年。食口二千。“江右古民居受江右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赣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赣派建筑的基调。江右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赣派建筑文化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赣派民居
赣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流坑古村建筑特色
乐安县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距县城32公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村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保存有明万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经过规划,形成了七横一竖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整体布局,巷道用鹅卵石铺地,并建良好的排水系统,别具一格,堪称一绝。村中现存500余幢建筑中,明清占建筑及遗址计206余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楼房,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
赣式建筑
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人合一”的崇尚,对伦理道德的尊重。“理学名家”宅门前和大宗祠遗址上的元明时代的红石狮子,文馆享堂内六斗藻井上的明代彩绘,都是难得的艺术精品。而明代民居怀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国内绝无仅有,堪称国粹。
随着现代新形势的发展和建筑品位的提升,赣派古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江右人的居住要求,于是出现在传统赣派建筑上改良的新赣派建筑,新赣派建筑是在赣派古建筑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建筑风格而形成的。是赣派建筑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