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建筑工艺  > 详细页面

回族建筑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布拉格 2017年11月08日 阅读量:

一、回族清真寺建筑艺术

  回族是国内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所建清真寺,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成为许多城乡的独特景观。从其建筑特征来看,主要呈现出三种风格:阿拉伯式;中国古典式;阿拉伯式和中国古典式相结合。

  自唐宋至元初六七百年间,回族所修建的清真寺,基本上都保持阿拉伯式建筑风格。20世纪80年代以来修复和重建的清真寺,大多也都采用阿拉伯式建筑艺术风格。大殿顶脊多为半圆拱形,邦克楼为尖塔式。其内外装饰更富有阿拉伯建筑特色。

图为宁夏永宁纳家户清真寺

  如广州怀圣寺(光塔寺),由光塔和寺院两大部分组成,其造型峻美,尤其光塔高达36米,塔表为圆形灰饰,远望如光洁的银笔,别致壮观,直上苍穹。

  再如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造的泉州圣友寺,采用了中世纪阿拉伯普遍流行的建筑式样,礼拜殿四壁为花岗石所砌,东西正门为尖拱形,西墙左右还有六个小壁龛,嵌有阿拉伯文石刻《古兰经》警句。据记载,该寺原来大门也由花岗石砌筑,尖拱形门拥,门楼顶部有宣礼尖塔,明万历年间毁于地震。

  在西北地区,这种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也有不少。如银川南关清真寺、兰州西关清真寺和新疆的一些清真寺等。这些清真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其共同特点为:都有高耸的尖塔,半圆形拱门,有绿色圆形拱顶,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兰文化特征的新月直冲蓝天,周围有若干小穹顶环抱。寺内墙壁、窗棂、屋檐相连。大殿内的“敏白尔”(讲台)及“米拉哈布”(凹壁)都富有精美的工艺造型。新疆地区的清真寺在石膏雕花艺术、天花板的装饰及木柱头、木柱脚的雕饰和边饰壁画上,都表现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风格。

  在回族地区,我们看到还有许多中国传统古典式的清真寺建筑。这类清真寺从结构上看,多采用木结构体系和砖木结构体系。从布局上看一般为“三堂一院”:即礼拜堂为正殿,南北厢房为经堂和澡堂。其建筑艺术特点是雕梁画栋,飞檐四出,角亭对立,气魄雄伟。但这类清真寺的碑柱、门窗以及室内装饰上又呈现出了阿拉伯建筑风格。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其外部造型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壮丽。整座寺院沿东西向中轴线前后共分五进院落,外院是一座雄伟的牌楼,主体建筑分为前后大殿、省心楼、凤凰亭与“五凤朝阳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天花板藻井与米拉哈布左右的木雕阿拉伯文、花卉和抽象的几何图形等,堪称明代建筑艺术精品。

  回族清真寺一般都很注重砖与石雕的巧妙构筑与整体协调性。如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其建筑从整体上看采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但在照壁、房墙、大门入口等地方有精美的砖雕。寺门前人口处对面有一照壁,由青砖砌成。照壁中间刻有一幅“月藏松柏”砖雕图,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南北厢房的里山墙壁、码头以及大殿前的八字墙,还刻有青竹、荷花、梅花、牡丹等图案和阿拉伯文字画。将伊斯兰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肃穆养性的庄严与舒适感。

图为甘肃临夏经典的回族特色建筑

二、回族民居建筑特点

  回族穆斯林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黄土建筑——窑洞式,另一类是砖石土木结构住房。窑洞式民居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居住类型。 因黄土有直立性强、易挖培成型的特点,所以稍加以人工改造,便成为适合人居住的窑洞。窑洞很适合在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缺少砖瓦、木材的地方营造居住。窑洞还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宁夏回族选择这样的居住形式,也正是看中了这些优点。此类民居,多分布在宁夏南部山区一带。

  居住在村镇的回族穆斯林,多选择平房或低层小楼房。平房相对楼房而言,它的造型变化多样,就屋顶形式来讲,就有平顶的,一面坡式的,两面坡式(俗称起脊房)的。坡顶因挂瓦,而被称之为瓦房。

  在宁夏南部山区还可以见到一种俗称“高房子”或“小高楼”的建筑,它就是在院落拐角处的平房顶上另行再加上一层小房子,有时候下面住人上面放杂物,有时则上面住人。它可以供回族老人静心礼拜诵经,以免受小孩或外人干扰。

  回族大多聚居于当地清真寺附近,自成院落,其民居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注重清洁卫生和环境美化,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点,每个回族家庭—般都备有浴室和吊罐(吊桶),可随时洗浴。许多回族家庭喜欢在自家庭院内栽种鸡冠花、牡丹花、石榴、夹竹桃一类的花草树木。回民传统房屋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围墙。正房三间,正中一间前方设 空地,称院窝,左右两房称为耳房,用围墙相连,正房、厢房、围墙组成合院天井。室内装修,楼枕檩子分别为7棵和9棵,习惯使用单数。设院窝的正房为堂屋,为厨房兼客厅,是一家生活的中心,后房摆设碗框、电器等,正墙上帖挂阿文楹联。火塘通常镶在进门一侧,虽燃煤,亦确保室内清洁。

云南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马家大院

  由于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许多条件许可的宅院,往往要另辟一室作为诵经礼拜的净室,室内布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且不论宅院大小,回族穆斯林家庭对沐浴冲洗一概有着相应要求,在每间卧室的门后都砌起一块可盛水和排水的浅小砖池,上挂吊桶。此外,陕西回族过去还有睡炕的习惯,妇女们缝制衣服、绣花、做鞋等也都坐在炕上进行。因此大炕便砌在临窗一侧。

  回族穆斯林家庭在檐头,檩榫、门窗、墙壁、家具与照壁上,喜欢以牡丹、葡萄等花木、山水自然景观和一些几何图形作为雕镂绘描装饰图案,显得古朴典雅。回族家庭贴画,以及所使用的地毯、毛巾、枕巾上的图案,多以植物山水为内容,偶然出现个别抽象鸟类图形也只起点缀作用。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工艺镜、克尔白挂图和教历公历对照的挂历都迥异于其他非伊斯兰教兄弟民族家庭装饰。

  回族建筑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尤其是清真寺及其装饰艺术,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韵,而且体现出时代变化的深刻烙印,承载着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一千多年历史。

参考资料:

    1.李树江、王正伟《回族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中国民族宗教网         

    3.趣历史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