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建筑 > 建筑文化  > 详细页面

象鼻凤凰:景洪傣族屋脊神兽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春继 2018年08月02日 阅读量:

  独特的屋脊神兽

  是一个民族

  关于文化和宗教的信念和记忆

  象鼻凤凰:景洪傣族屋脊神兽

  景洪地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在横断山脉的南端,热带北部边缘,无量山、怒山山脉的尾梢,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世居民族有傣、拉祜、哈尼、布朗、基诺、汉等十三个。傣族为百越民族后裔,是百越与土著的民族融合体,傣族自称 “傣”、“泰”。汉时被称为“滇越”、“掸”,唐时被称为“金齿、黑齿、银齿、茫蛮、白衣”;宋时被称为 “金齿”、 ”白衣”;元、明时被称为 “白夷”;清时他称为“摆夷”。

  西双版纳的景洪傣族主要分为三个支系:傣泐(水傣),也称“水摆夷”;傣讷(汉傣),也称“汉摆夷”、傣雅(花腰傣),也称“花摆夷”。景洪地区傣泐(水傣)人口最多、佛教兴盛,佛寺陶制用品普及。

  傣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景洪并被接受后,中原文化与南传佛教文化在相互交溶中,丰富了傣族文化,形成了景洪傣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佛寺建筑特色。佛寺建筑上的屋脊神兽就具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

  ▊景洪傣族的佛寺建筑

  傣族的佛寺在景洪傣语称为“vat(洼)”,可能源于巴利语“vnao(园林)”之意,汉语称为“缅寺”,在德宏傣族地区称为“类房”,意为学校或寺庙。在景洪傣族地区几乎村村都有佛寺,佛寺和佛塔一般都是傣族村寨中最高的建筑,佛寺的周围要有较大的公共空间、大树、佛寺建筑还要有低矮的围墙、重檐歇山式屋顶、牌坊式的庙门、不长的引廊、寺院内还有秀美的佛塔。景洪傣族的佛寺一般由寺门、佛殿、经堂、僧舍和鼓房等部份组成。

  傣族佛寺的寺门一般面朝东方,是牌坊式重檐歇山式屋顶的建筑,傣族佛寺的大门一般都没有门板,牌坊屋脊上装饰有陶制的屋脊神兽吉祥动物,檐下木壁版上绘有壁画,在大门的两侧有龙形神兽是为寺门的守护。引廊是大门与大殿的过渡空间,使信众在这里“净心澄滤”作好虔诚礼佛的心理准备场所。佛殿傣语称为“Wei han(维罕)”,大殿内只供奉一尊座西向东的释迦牟尼佛,信徒们所奉献的其它小佛像只能放在须弥座的前面和左右两侧。“经堂”(戒堂)傣语称之为“Bu su(布苏)”,是佛爷诵经、议事、忏悔和晋升佛爷的地方,勐海县勐遮镇景真寨“八角亭”是经堂建筑艺术的典型,八个角也是代表释迎牟尼佛身边的八个高僧,八角亭的四道东南西北门表示把佛法传向四面八方。

景真寨八角亭

  景洪傣族佛寺在造型上以重檐歇山式屋顶为突出的重要特征,整个屋顶建成了曲线的形式,中间凸起,再向两侧分成三一五段逐渐降低,形成轮廓变化丰富, 使得佛寺壮观而华贵。

  以象鼻凤凰为代表的屋脊神兽 ▊

  景洪傣族在佛寺使用的神兽主要有:

  象鼻凤凰,傣语称为“A chi li hong gong hong(哈萨里丽领)”,如百灵鸟,是守护贵族神鸟,民间认为是公主和王子是座驾,也是民间放置于棺材上的神鸟,接引灵魂升天;

  傣语“o(哦)”的一种凤,忠诚忠厚的守护神,主人放那里就可以放那里,造型是龙头凤身;

  傣语“Ho(呼)”的鸟头的镇水神兽,可下水上天,比龙厉害;

  傣语“Gei na li(给那力)”是人身凤尾,是孔雀公主的家族;

  傣语“A nu meng(阿努猛)”是人头猴尾,武将,守护神,一般放置于寺门口;

  傣语“Meng(猛)”是大嘴巴的神兽,是小贪吃,可爱,一般放置于寺门口;

  凤凰,傣语称为“hong(宏)”,是最美丽的鸟;

  飘在屋脊上的祥云,傣语称为“Mi da (咪旦) ”;

  飘在垂脊上端的祥云,傣语称为“Mi lai (密来) ”;

  狮子,傣语称为“Xing (辛) ”;

  麒麟,傣语称为“Li za xi (拉扎西) ”;

  大象,傣语称为“zhang(藏) ”;

  马,傣语称为“mang(芒) ”;

  龙,傣语称为“La(拉)”;

  龙形神兽傣语称为“Laga(拉嘎)”。

  景洪傣族在民居上最要使用的神兽是孔雀,傣语称为“long rong (隆荣) ”,代表财富与富有,但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供养的,要先找佛爷合八字,合适安装的家庭才可以使用。

  象鼻凤凰和“o(哦)”是景洪傣族佛寺最常用的最为代表性的屋脊神兽。景洪傣族佛寺的屋脊造型与汉族整体式的重檐歇山式屋顶是不同的,但是也有着与汉族的相互影响的基因。正如屋脊上用陶制的仙人与飞禽走兽装饰和屋脊正中的宝顶与宝塔装饰物,屋脊上的神兽装饰物不只是为了寺庙外观好看,更重要的是特定的宗教含意与制度。

  大殿屋脊正中的塔状金属饰物傣语称为“Sapa(萨帕)”或“Ta sa(塔萨)”,代表“天界”;两端的凤凰则是圈定了“天界”的范围;两侧屋脊上的火焰状“祥云”瓦饰傣语称为“Mi da(咪旦)”;垂脊上装有卷叶现状的纹样的瓦饰傣语称为“Mi lai(密来)”,象征天上的云彩,敛脊首端一般是“o(哦)”或者象鼻凤凰,屋脊上有陶制6个莲花果,莲花果安装在塔状“Ta sa(塔萨)”左右,各装饰3个。镂空的木制悬鱼装在歇山式屋顶山尖下,金水图案绘在山尖屋檐下的板壁上。这些华丽装饰进入佛寺就象征着进人了天上云间的极乐世佛国。

  屋脊上的陶制神兽装饰和雕版漏印红底金线的金水图案装饰都给人们充满着穿越现实的幻想。屋脊上的陶制神兽在表现上大部分是圆雕或双面浮雕,有的是傣族剪纸造型与表现形式的借鉴。屋脊上的神兽和佛殿的墙内外、大殿柱子和横梁上的金水图案构成了整个佛寺的金碧辉煌,与简朴的傣族民家竹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勐海县勐遮镇景真寨“八角亭”佛寺上的屋脊神兽“象鼻凤凰”

  ▊景洪傣族土陶生产方式

  从明代洪武年间的《百夷传》文献来看,就记载了傣族土陶生产的方式:“器皿丑拙尤甚,无水桶、木既、木盆之类,惟陶冶之器是用。其宣慰用金银、玻璃等器,其下亦以金银为之。”现在傣族各村寨的制陶技术保持有不同类型的活态方式,制坯技术有:无转盘和有转盘,制坯方式有足趾慢拨转盘和用手转转盘,烧陶技术有平地烧陶、简单封闭土窑和现代化封闭窑炉,但很多器物形制与纹饰基本保持传统样式。现在的傣族制陶生产流程和传统差不多,主要还是分为:①取土,②取砂,③春土,④筛土,⑤掺沙和泥,⑥塑坯,⑦打胎成形,⑧拍花纹,⑨干燥,⑩烧前准备,⑪烧陶,⑫出陶,共12道工序。

  据傣族《泐史》记载,公元1180年(傣历542年时),傣族首领叭真,以现在的西双版纳景洪为中心,把的30余个勐统一起来,建立了“景龙金殿国”地方政权,从属宋朝时代的大理国政权管理。元代西双版纳纳入土司管理体系,设为车里军民总官府。明清时期1570年,刀应勋为车里宣慰史,他将辖区划分成十二个行政单位:西双版纳,傣语:西双为12 ,版纳为12个勐的意思。景龙金殿国建立以后,宣慰司距现在的景洪约6公里,傣族的最高统治者即居住在宣慰司,宣慰司旁边有曼勒、曼空占、曼岗景、曼帕刹、回庥、曼峦东、曼苏六个村寨,按分工为傣族最高土司提供不同的物资服务。“曼勒寨”就是六个村寨中专门为宫廷制作生活土陶和佛寺建筑用陶的寨子。

  据景洪市曼阁寨的制陶传承人岩罕滇回忆,曼勒寨只有27户人家,基本上户户制作土陶。当时他们制作的土陶器皿有生活用品装水的罐、盛菜的盘、吃饭的碗,宗教祭祀用品的滴水壶、佛爷及和尚用的化缘钵,佛寺建筑用的屋脊神兽及瓦饰产品,品种有20多个。

  傣族土陶传承人现状 ▊

  在外来工业制品的强势冲击下,金属与塑料制品大量的进入景洪傣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土陶制品的使用不断地的逐渐的退出了傣族人民的视野。西双版纳傣族民间佛寺建筑用的产品的手工制作方式和制作的生活用品慢轮制陶方法掌握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传承人放弃了她们掌握的技艺,在以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下纷纷为发财致富而奔忙。少数的村寨传承人不同拥有原因的坚持着,还在制作土陶用品的村寨及传承人有: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传承人玉南恩、玉拉、玉叫、玉问、玉南罕、玉坦等9个艺人;景洪市曼阁村的传承人岩罕滇、玉章凤;景洪市曼斗村的传承人玉勐;勐海县勐遮镇的曼朗村的传承人玉喃囡、玉儿糯、玉应喃、玉拉喃4人;勐海县打洛镇勐景莱村的传承人玉相论;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的传承人岩光罕、岩温教、岩说。

  岩罕滇家从曼勒寨搬迁到曼阁村后,奶奶玉艳、爷爷苏涛翁、母亲玉祖罕、父亲岩帕重新恢复了土陶手作,岩罕滇一家人男的做佛寺建筑用的屋脊神兽及瓦饰产品,女的则生产慢轮制陶的生活用品。玉章凤是岩罕滇家现在的传承人,在保留传统土陶器型造型基础上,生产方式不断创新,现在的新产品类型有100多种。

  ▊屋脊神兽的手作土陶与烧制

  景洪傣族的佛寺土陶用品可以归纳为两种,建筑用品和祭祀用品。屋脊神兽属于佛寺用品建筑用品,基本上都是男性制作。现在为止,西双版纳做屋脊神兽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据初步考察,现在还在坚持制作佛寺上的陶制屋脊神兽的只有景洪市曼阁村岩罕滇、玉章凤和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岩光罕、岩温教、岩说五个人。

岩罕滇、玉章凤作品《象鼻凤凰》和《哦》

(上左、上右、下右)

岩光罕、岩温教、岩说3人作品《哦》

(下左)

岩罕滇及其作品《象鼻凤凰》

  在制作屋脊神兽时他们完全凭记忆与感觉,运用制作的的泥料在慢轮上不断修整。制作神兽的工艺难度较大,工艺也比较复杂,所使用的工具也比较多,就地取材主要工具有:木拍、竹刀、刻刀、水果刀、裁纸刀、雕塑刀,特有的工具有弧形“木刮”、木制“弯棍”、一节竹筒制成的“卿筒”、一根竹棒或木棒制作的“转棒”、用来打磨和平滑土陶的表面的豆科植物“象豆”。

  制作屋脊神兽时,如果是单个的制品,他们从起形就开始按构思来做坯,边做边捏,用雕、刻、挖、填、抹等工具和技术方法制作出屋脊神兽。如果是批量生产,则用模具先做出雏形固定大小,然后再逐步加工直到完成。屋脊神兽的陶坯做好后,先放在通风的地方阴干,然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陶坯完全晒干后,给陶坯上釉。上釉的传统方法有两种:泥巴釉和铅釉,泥巴釉的制作方法为,用较纯的黏土溶化,加入稻草灰,过滤杂质后成浓汁状,兑水的程度为奶油状,能将陶坯本色盖住就可以。正常的釉的制作方法则为:铅块溶化后加入稻草灰,并搅拌均匀。上釉时将溶化的铅液均匀地涂在屋脊神兽陶坯上,釉料冷却后就可以放入窑炉中烧制了。烧制屋脊神兽窑炉是在平地上用红砖砌出一个直径约1.5米高3米左右的圆形的砖窑,四周砌好后要在没有土的一面留出2个宽50里面、高70里面的口作添加燃料的地方。除了点火口外,在窑体内底部三分之一处要砌出一个高约40厘米的台阶,用来放烧的陶胚。顶部用一次性砖封住,再用稻草捂住糊上泥巴。顶上一般建棚遮蔽,为防止下雨时照常烧陶。

  独特的屋脊神兽传播的是一个民族关于文化和宗教的信念和记忆。景洪傣族在佛寺象鼻凤凰:景洪傣族屋脊神兽

  注:文章作者张春继,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研究生。《象鼻凤凰:景洪傣族屋脊神兽初探》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屋脊神兽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