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概况  > 详细页面

撒拉族民族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吴迪 2017年11月21日 阅读量:

  撒拉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灿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撒拉族由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由中亚地区迁居至我国多民族聚居的青海地区,受历史与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撒拉族形成了自己丰富而有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如民歌、民族舞蹈、民间手工艺艺术等。撒拉族的民族艺术种类丰富,极富民族特色,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独树一帜。

撒拉族人能歌善舞(摄影:刘军)

  撒拉族人能歌善舞,千百年来通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撒拉族五彩缤纷、形式多样的撒拉族民歌艺术。撒拉族民歌的种类十分丰富,音乐风格古朴,民歌题材大都来源并形成于撒拉人世代从事的生产劳动中,形象地描绘了撒拉族人民传统的风俗人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动地反映了撒拉族人的社会生活和勤劳勇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撒拉族也将民歌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家曲”和“野曲”之分有两种含义,一是形式方面的,二是内容方面的。形式方面的不同所受到的限制是轻微的,而内容不同的限制则是严格的。为此,“野曲”只能在户外演唱并且回避长辈和亲属。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劳动歌(号子)、玉尔(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宗教歌、儿歌。其中属“家曲”范畴的为劳动歌、宴席曲、宗教歌、叙事歌、儿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撒拉族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舞蹈,撒拉族民间舞蹈动作相对简单,起伏不大,大多时候也没有乐器伴奏,但是却极具民族气息,深受撒拉族人民的喜爱。撒拉族舞蹈的题材也主要来源于撒拉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民族历史,反映人民辛勤劳动的舞蹈有《伐木号子》《打猎》《抛石舞》《摘花椒》《碰镯》,反映撒拉族先民不畏艰险,从中亚地区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迁居青海历史的舞蹈有《骆驼舞》。《骆驼舞》,撒拉语叫“对委奥依纳”,是带有戏剧色彩而又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撒拉族民间传统舞剧。骆驼舞大都在重大节日或者聚会上进行,时间则大都选择在晚上月至中天时,人们用驼铃与模仿生活劳动的动作,生动朴实地表现对撒拉族先民历经磨难迁居青海的追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除了民族歌曲与舞蹈外,撒拉族还拥有自己传统的民族乐器“口细”与“宰靠”。“口细”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乐器。尤其是妇女更是爱不释手。口细声音宛转悠扬,往往能引起人们来自心底的共鸣。“宰靠”(笛子)在撒拉族地区称“敲尔”,与“口细”完全不同,“宰靠”的声音清脆嘹亮,高亢活泼,吹起宰靠时,人们都会伴随音乐快速的节奏而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

参考资料: 马明良、杨宏峰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撒拉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